家养暗卫有点甜(40)
说是去打猎,其实赵晋的生活也没有那么悠闲,来到东林之后休整一段时间,礼仪准备完毕,他就要去皇陵祭祀七天。
在古代祭祀先祖本就是一件大事,更何况皇家礼仪又多又繁杂,足足七天下来,赵晋感觉自个儿都脱了一层皮。
而且七天赵晋在皇陵之中不能食荤,要一直如素,可是馋的眼睛都要冒绿光。
回到别院之中,赵晋马不停蹄的洗了个热水澡,洗去一身疲惫,暗十二拿着干爽的衣物,站在一侧有些心疼自家主子爷,这一趟忙碌消瘦了不少。
如果不是因为主子也常年练习养生功法,身子骨比以前好多了,只怕这一趟下来非得累病了不可。
赵晋洗完澡一身清清爽爽,暗十二在他身前为他穿衣,整理衣带。
赵晋看到暗十二心疼自己的模样,笑着傾身,吻了吻他的嘴角。
你家爷好着呢,就是想你了,特别特别想,尤其是晚上
赵晋说着说着就更凑近了暗十二,亲吻那柔软的嘴唇。
暗十二耳根烧红,这话中的意思他自然是听明白了。
他性格内敛,少言寡语的,也不会说什么好听的话,只能伸手抱住赵晋用动作回应赵晋的亲吻。
一盏茶工夫。两人这才从侧间出来,赵晋饿得肚子咕咕叫,暗十二耳尖微红,嘴唇都是肿的。
好不容易祭祀完成,可以吃荤了,赵晋看着桌上摆的各色美味佳肴,大大的吞了口,口水,有些不雅的揉了揉咕咕叫的肚子。
厨房大师傅的手艺又精进了。孙贺,掌勺大师富商三个月的月历银子,其余个人上一个月的月历银子,这些天他们也辛苦了。
是。
孙贺摆好碗筷就应声离开了。
赵晋拽着暗十二坐在左边,亲自为她盛了碗汤,两人如今相处融洽,已经有了默契。
两人平时私下里吃饭的时候都是坐在一起的,而且也没有什么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互相看着彼此的喜好夹菜,倒是十分温馨。
满桌上都是赵晋爱吃的菜,他低头口汤,暖暖胃,就一筷子夹上一个油亮红润的糖醋小排入口,酸甜咸鲜,排骨炖得酥糯软烂,简直好吃得几乎能够吞掉舌头。
唔,好吃,好吃。
暗十二知道主子也这一趟回来,肯定是十分想念各色荤菜的,伸筷子替赵晋夹了一块水晶肘子的皮,在他面前的碟子当中。
主子尝尝这水晶肘子,肘子炖的浓香软烂,肘子皮入口即宜化。
这水晶肘子最经典的当然就是肘子皮的部分,赵晋也没客气一口吃下去,唇齿留香,再配上一口珍珠香米,他长叹了一口气。
这才是人吃的食物呀!
暗十二看赵晋吃得开心,自己也是眉眼带笑,不住地给赵晋夹他喜欢吃的菜,看他手边的汤碗空了,就忙不迭地又去盛汤。
一顿饭下来,赵晋吃个八分饱,这才注意暗十二面前的碗筷几乎没动,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连忙夹了几块他爱吃的菜到他碗中笑道。:你也吃,不用顾及我。
吃过晚饭之后赵晋吃了个肚子滚圆。
暗十二怕他不消化,拽着自家主子爷到外边散散步消消食。
两人许久没见,赵晋又满身的热情,想要对暗十二述说,晚上早早的回了卧房熄灯,又是怎样一番云雨,就不得而知了。
只是当夜晚上赵晋眼中叫了三次的水,第2天破天荒的暗十二没有早起练功。
远离了京城的繁华与喧闹,东林的生活是格外的安逸与恬淡的。
赵晋在东林,那就是天高皇帝远,是本地最有话语权的人。
赵晋到哪里育婴堂就开到哪里,在东林林建设私塾。
尽量做到每三五个村子就要能有一座私塾,供孩子们读。
,而且赵晋开设的私塾,不仅教授孩子们圣人的道理,锦绣文章,他还会将这几年从书中找到的天文地理和大齐朝地理详情等相关知识,一点一点的让夫子们传授给孩子们,而且学堂不仅对于男娃娃开放,也会接收女娃娃作为学生。
不仅教授骑马打猎,打铁缝,衣织布,也会教授一些算学知识。
虽说字数不是完全免费的,但是对于穷苦人家的孩子却可以写下文书,私塾会借给他们一些银钱读书生活,待日后成年归还。
而赵晋每年都会放入一定的银子在这些私塾当中,作为贫困孩童上学的基金,这件事情在整个东林城造成很大的轰动。
东林城中那些。官员富商都想讨好赵晋,自然跟风纷纷捐出银两,建造育婴堂或者投入赵晋的助学基金,让孩子们读书。
对于这样的慈善捐款赵晋,自然是乐于接受的,但是他对于这些事情要求的也十分严格,特意雇了四名账房先生,每季度都要对助学基金进行查账,务必做到每一分一厘都能花在孩子们身上。
日子过得平淡了,赵晋就喜欢,没事上山打个猎,折腾点吃食,整天带着暗十二上山下海倒是玩的不易乐乎。
本地的好多百姓都见过这位瑞王爷。
本以为京城来的王爷是何等的贵气,天家威严,见过几次之后都知道,赵晋是个长得十分俊秀的小公子,为人也和气。
久了之后,赵晋出行遇到老乡们都会同他笑呵呵地打招呼。
为了感激赵晋在本地建设。私塾的功绩,心存感恩的老百姓们,有时会送上一些自家种的瓜果蔬菜,以表感谢。
每每到这个时候,赵晋都是心中十分欢喜的,这段时间带着暗十二上山下海的游玩,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他们在山中的竟然发现了不少的甘蔗。
赵晋深知眼睛贼亮贼亮,要知道甘蔗。那是能够生产糖的原材料,在大齐朝糖是十分金贵的东西。
如果能在东林顺利开启造糖厂,卖到外面去,只怕要日进斗金了。
赵晋带着侍卫和仆从,小心翼翼的将那片甘蔗地圈了起来,请了本地几个经验丰富的老农,将那些甘蔗留种重新送回到别院的土地当中去。
而且也将一些甘蔗种子分发到附近的乡村中,让老乡种植。
第89章 制糖
在古代由于制糖工艺不佳,所以糖是个极精贵的东西。
而在这时的大齐朝人们生活当中,主要的甜味儿就是蜂蜜和饴糖。
而蜂蜜难采,饴糖成本高,所以如果能从甘蔗中榨出糖来,那么对于整个东林城的收入,都是有极大帮助的。
而甘蔗作为含糖量极高的物品,初步加工之时得到的是红糖,再经过细加工时就能够得到雪白的绵白糖。
赵晋将山上的那批甘蔗选了一部分最好的作为种子,找了一批老农,签下协议种植。
而其中一部分就被赵晋拿回到别院当中,指挥着一院子的仆从婢女,参与到熬糖的工作当中。
几个小时过后,当红糖被熬制出来之时,众人无不是瞪大眼睛伸长脖子去看。
赵晋接过新制好的红糖,用小勺轻轻尝了一口,入口甘甜,赵晋朝着暗十二挑挑眉,满意的点点头。
成了,大家可以尝一尝。下一步可以尝试做白糖。
暗十二接过赵晋手中的托盘,小心的尝了一口,瞬间被这甜味惊呆了,这简直就比东林城内最好的糕点坊还要好,还要甜。
主子,这红糖血红,又十分甘甜,想必是极好的补身之物吧。
赵晋将剩下的糖分发给手下人们,笑笑的点点头:这红糖。补气养血,对于失血过多或者女子使用一些与身体确实有好处。
仆从婢女们纷纷抢着去,尝着红糖都背着,口中甜丝丝的味道征服了他们。
他们越发的佩服自家主子爷,而刘总管捧着一袋子红糖,笑的更是见牙不见眼。
众人尝过红糖的美味之后,越发的有干劲儿了,将剩下的甘蔗纷纷切碎熬煮制作红糖整个别院里面热火朝天。
赵晋摇头失笑,提高两分音量,对着人群当中的刘总管说道:今儿熬完这些甘蔗,吩咐厨房添两个荤菜,给大家加餐。
众人纷纷眼睛一亮,连忙上前献恩。
多谢主子。
这些仆从婢女们日常在王府当中的吃穿用度都是有数额限制的,尽管赵晋待下人宽厚,但是他们也不能够经常吃到肉菜。
如今主子也发话了,那这两个肉菜,就不是简简单单的肉丝肉末,而是大荤菜,自然是极为的让人期待了。
趁着众人欢呼雀跃的劲儿上,赵晋拎着一袋子红糖,带着暗十二回到了主院当中,这才坐在桌边歇歇脚。
回头我给你写个流程,你吩咐几个人在另辟一块场地,尝试将这些红糖脱色,看能不能治出白色的糖。
是。
暗十二看着这些红糖,越看越佩服,自家主子爷自然是说什么答应什么,而赵晋这边拿着红糖,脑袋里面就浮现一个,又一个关于红糖的吃食。
回头就吩咐,厨房将糯米细细的打成泥,切成小块用油炸制汁后将红糖熬成浆淋在上面,给爷端上来。
暗十二满脸笑意的点点头,主子爷的身体越发好了,胃口自然也好。
而整个王府内院的仆从婢女们都纷纷行动起来,七日左右就将熬制红糖白糖的工艺理顺完毕,而众人看到那白花花的糖砂都是惊奇的不得了。
恨不得那些个干这名儿就能长得又高又不大看一下来熬糖。
这会儿由于制作工艺的原因,虽说是白糖,但是却带点微微的黄呈米色,但是味道与摆摊一般无二,已算难得的上品。
赵晋想细扣制糖程序的问题,就拽着暗十二在书房一连忙活了三天,整理出一套完整的开制糖厂流程。
赵晋在东林城附近的良田不少,正好雇佣人种植甘蔗。
制作糖的厂子也可以在本地雇佣活计。
赵晋是个做事周正,严谨的人,他特意将甘蔗制糖的方法写成作者,送往京中至于后无序,他将在东林城中如何制糖就与京城那位没有关系了。
计划完成之后,赵晋将东林城之内的父母官招来商讨此事。
东林城这边的知府是个中年大叔,人微胖,本地的大事小情他自然都有所耳闻。
赵晋那么大张旗鼓的从山上砍伐甘蔗,到别院当中制糖也没有瞒人耳目,他自然是知道的。
本以为这样得力利的事情,瑞王爷必定是要握在自己手中的。
没想到瑞王也不仅将蔗糖敞开在东林,过勿用本地的百姓作为伙计,而且愿意让出两成利润,关于东林城的每年税收,在本地兴建育婴堂和往老子,让东林城内失去父母的幼儿,老无所依的老者都能有个归宿。
而且从这两成利润当中还可以资助本地进京赶考的书生。
要知道这礼项可是极大的功绩,周知府越想越是美滋滋,仿佛被一个天上的大馅饼砸中一般,那是赵晋说什么,他就点头应什么,格外乖巧。
秋去春来着,一年的春节,赵晋跟暗十二一起在别装过了个热热闹闹的新年包饺子,放爆竹,和爱人一起守岁,少了京城那些繁文缛节,赵晋这个年过得格外的踏实温暖。
而开春之时,赵晋也特意将上一季留下的海外两种分发到各个地方,让百姓们种植。
随着育婴堂和养老司的建设,东林城附近的百姓闻都听闻了瑞王的事情,对他那更是感激无比。
有的村落甚至为赵晋建立生祠,众人祭祀,香火不断。
虽然感觉有一些囧,但是赵晋也理解,古代老百姓想找个心理寄托的愿望,虽然不怎么支持这种做法,但是也没有强力的去阻止他,只想把东林城好好的经营下来。
赵晋是个现代人,自然知道粮食的重要性,虽然想要大面积种植甘蔗制糖换取更多的饮料,但是本地的粮食税收依旧十分重要,赵晋索性花银钱雇人,开垦荒地。种植甘蔗。
而糖厂招收的火系部无解与男子也招收了一些女子,只不过由于古代的风气问题,赵晋特意将男子与女子的工厂分开,便于管理。
不仅给了女子一些谋生手段,能让她们赚取银钱贴补家用,而且也为他们打开了另外一条路。
第90章 盈利
甘蔗的种植十分成功,赵晋在东林顺利地开启了糖厂,制作红糖和白糖。
而且为了保证糖价的统一,赵晋初期自己构建了商队,到各地进行走商,对接当地售卖相关产品的商户进行统一售卖。
赵晋虽然想利用蔗糖赚取更多的利润,但是他同时也想让更多的百姓能够吃到品质上层的蔗糖,所以定价不是很高,而且严格限制经下游商户糖的售卖的价格。
盐在百姓的生活当中站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批蔗糖一经对外发售之后,引起极大的反响,极高的品质,还有味道,折服了所有的大商人,越来越多的江南两地大商人,挥舞着银票到东林来卖糖。
赵晋开糖厂做的坦坦荡荡,不仅向朝廷交了不少的税前,而且利用糖厂的一部分盈利拿出来,建立育婴院,与养老司,让本地一些孤寡的老人能有所依靠。
相对于糖产业的如火如荼,赵晋制作了新式的织布机,效率比时下的织布机提高三成左右,但是这门生意,赵晋却没有堂而皇之地对外挂上自己的名字,而是派了手下两个得力的人,出面作为掌柜的,自己做幕后老板。
相对于糖厂男女工人都可以,而织布厂这边多数以女性为主。
从前期的招工培训到后来的上港做得一丝不苟,赵晋对于福利给得也是相当诱惑,所有到织布厂工作的女工,除了基本工资以外,每月对于她所出产的布匹都有相应的绩效奖励,而且提供食宿不少。
没有亲人无所依靠的女孩,都想挤进织布厂有个依靠,而那些个家庭繁重的女孩进入糖厂赚取的银钱,并不比一个成年男子少,补贴家用,也可以减少家中负担,所以在织布厂附近的几个城镇农庄之中,但凡有女孩被支柱厂选中做工,那就是水涨船高,十里八乡的媒婆,那都会上门给女孩子说去门口都快踏破了。
而本地的百姓家中有适龄的男女,谁家能在织布厂干活,也是集体面的一件事情。
春去冬来,赵晋在东林他所掌管的地区耕种了新的稻谷,小麦,还有大肆种植玉米等作物。
又到一年岁末年终,赵晋看着下面呈上来的账本,满意的点点头。
这一年大家都十分努力呀,年终的时候,本王准备给他们多发一个月的月钱作为奖励。
暗十二含笑地拿着。厚实的外衫在赵晋的身上,笑道:主子两年来各个节气都会给大家发奖励,你看看院子中的那些下人们,哪一个不是胖的两圈,脸上都是精气神,嘴里心里那都是十分感激主子爷的。
赵晋随手丢下账本,靠在暗十二身上,笑嘻嘻的说道:既然都是在爷手底下做事,自然是要关照几分的。
赵晋虽说融合的原主的记忆,但是本质上还是以一个现代人人人平等,这种思想根深蒂固,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王爷,没有实权,没办法左右这个时代的根本,但是能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给身边的人一些帮助。
能伸手揽住赵晋的肩膀,又从桌上拿过库房送来的册子,低声询问。
主子快到年末了,也是时候给集中送上年礼,这是管家让人送来的年礼单子,您看看有没有什么不合适,需要添加删减的地方。
赵晋我在暗十二怀中接过礼仪的,翻看了看。
经常那边冬天下了几场雪,愈发的寒凉的秋季,咱们打猎的那张狼皮,找工匠揉至两副护膝,加在母后那张礼单当中。年初大皇子那边今年得了嫡子,我记得咱们海外得来不少有趣的小玩意,打包一些送给他吧,小孩会喜欢的。
是。暗十二又想起,昨日案未送回来的那只漆黑的大木箱,于是说道:主子,西边那里送来了一大箱子东西,都是密封的,属下无人拆开,主子午后的时候可要去看看?
恋耽美
在古代祭祀先祖本就是一件大事,更何况皇家礼仪又多又繁杂,足足七天下来,赵晋感觉自个儿都脱了一层皮。
而且七天赵晋在皇陵之中不能食荤,要一直如素,可是馋的眼睛都要冒绿光。
回到别院之中,赵晋马不停蹄的洗了个热水澡,洗去一身疲惫,暗十二拿着干爽的衣物,站在一侧有些心疼自家主子爷,这一趟忙碌消瘦了不少。
如果不是因为主子也常年练习养生功法,身子骨比以前好多了,只怕这一趟下来非得累病了不可。
赵晋洗完澡一身清清爽爽,暗十二在他身前为他穿衣,整理衣带。
赵晋看到暗十二心疼自己的模样,笑着傾身,吻了吻他的嘴角。
你家爷好着呢,就是想你了,特别特别想,尤其是晚上
赵晋说着说着就更凑近了暗十二,亲吻那柔软的嘴唇。
暗十二耳根烧红,这话中的意思他自然是听明白了。
他性格内敛,少言寡语的,也不会说什么好听的话,只能伸手抱住赵晋用动作回应赵晋的亲吻。
一盏茶工夫。两人这才从侧间出来,赵晋饿得肚子咕咕叫,暗十二耳尖微红,嘴唇都是肿的。
好不容易祭祀完成,可以吃荤了,赵晋看着桌上摆的各色美味佳肴,大大的吞了口,口水,有些不雅的揉了揉咕咕叫的肚子。
厨房大师傅的手艺又精进了。孙贺,掌勺大师富商三个月的月历银子,其余个人上一个月的月历银子,这些天他们也辛苦了。
是。
孙贺摆好碗筷就应声离开了。
赵晋拽着暗十二坐在左边,亲自为她盛了碗汤,两人如今相处融洽,已经有了默契。
两人平时私下里吃饭的时候都是坐在一起的,而且也没有什么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互相看着彼此的喜好夹菜,倒是十分温馨。
满桌上都是赵晋爱吃的菜,他低头口汤,暖暖胃,就一筷子夹上一个油亮红润的糖醋小排入口,酸甜咸鲜,排骨炖得酥糯软烂,简直好吃得几乎能够吞掉舌头。
唔,好吃,好吃。
暗十二知道主子也这一趟回来,肯定是十分想念各色荤菜的,伸筷子替赵晋夹了一块水晶肘子的皮,在他面前的碟子当中。
主子尝尝这水晶肘子,肘子炖的浓香软烂,肘子皮入口即宜化。
这水晶肘子最经典的当然就是肘子皮的部分,赵晋也没客气一口吃下去,唇齿留香,再配上一口珍珠香米,他长叹了一口气。
这才是人吃的食物呀!
暗十二看赵晋吃得开心,自己也是眉眼带笑,不住地给赵晋夹他喜欢吃的菜,看他手边的汤碗空了,就忙不迭地又去盛汤。
一顿饭下来,赵晋吃个八分饱,这才注意暗十二面前的碗筷几乎没动,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连忙夹了几块他爱吃的菜到他碗中笑道。:你也吃,不用顾及我。
吃过晚饭之后赵晋吃了个肚子滚圆。
暗十二怕他不消化,拽着自家主子爷到外边散散步消消食。
两人许久没见,赵晋又满身的热情,想要对暗十二述说,晚上早早的回了卧房熄灯,又是怎样一番云雨,就不得而知了。
只是当夜晚上赵晋眼中叫了三次的水,第2天破天荒的暗十二没有早起练功。
远离了京城的繁华与喧闹,东林的生活是格外的安逸与恬淡的。
赵晋在东林,那就是天高皇帝远,是本地最有话语权的人。
赵晋到哪里育婴堂就开到哪里,在东林林建设私塾。
尽量做到每三五个村子就要能有一座私塾,供孩子们读。
,而且赵晋开设的私塾,不仅教授孩子们圣人的道理,锦绣文章,他还会将这几年从书中找到的天文地理和大齐朝地理详情等相关知识,一点一点的让夫子们传授给孩子们,而且学堂不仅对于男娃娃开放,也会接收女娃娃作为学生。
不仅教授骑马打猎,打铁缝,衣织布,也会教授一些算学知识。
虽说字数不是完全免费的,但是对于穷苦人家的孩子却可以写下文书,私塾会借给他们一些银钱读书生活,待日后成年归还。
而赵晋每年都会放入一定的银子在这些私塾当中,作为贫困孩童上学的基金,这件事情在整个东林城造成很大的轰动。
东林城中那些。官员富商都想讨好赵晋,自然跟风纷纷捐出银两,建造育婴堂或者投入赵晋的助学基金,让孩子们读书。
对于这样的慈善捐款赵晋,自然是乐于接受的,但是他对于这些事情要求的也十分严格,特意雇了四名账房先生,每季度都要对助学基金进行查账,务必做到每一分一厘都能花在孩子们身上。
日子过得平淡了,赵晋就喜欢,没事上山打个猎,折腾点吃食,整天带着暗十二上山下海倒是玩的不易乐乎。
本地的好多百姓都见过这位瑞王爷。
本以为京城来的王爷是何等的贵气,天家威严,见过几次之后都知道,赵晋是个长得十分俊秀的小公子,为人也和气。
久了之后,赵晋出行遇到老乡们都会同他笑呵呵地打招呼。
为了感激赵晋在本地建设。私塾的功绩,心存感恩的老百姓们,有时会送上一些自家种的瓜果蔬菜,以表感谢。
每每到这个时候,赵晋都是心中十分欢喜的,这段时间带着暗十二上山下海的游玩,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他们在山中的竟然发现了不少的甘蔗。
赵晋深知眼睛贼亮贼亮,要知道甘蔗。那是能够生产糖的原材料,在大齐朝糖是十分金贵的东西。
如果能在东林顺利开启造糖厂,卖到外面去,只怕要日进斗金了。
赵晋带着侍卫和仆从,小心翼翼的将那片甘蔗地圈了起来,请了本地几个经验丰富的老农,将那些甘蔗留种重新送回到别院的土地当中去。
而且也将一些甘蔗种子分发到附近的乡村中,让老乡种植。
第89章 制糖
在古代由于制糖工艺不佳,所以糖是个极精贵的东西。
而在这时的大齐朝人们生活当中,主要的甜味儿就是蜂蜜和饴糖。
而蜂蜜难采,饴糖成本高,所以如果能从甘蔗中榨出糖来,那么对于整个东林城的收入,都是有极大帮助的。
而甘蔗作为含糖量极高的物品,初步加工之时得到的是红糖,再经过细加工时就能够得到雪白的绵白糖。
赵晋将山上的那批甘蔗选了一部分最好的作为种子,找了一批老农,签下协议种植。
而其中一部分就被赵晋拿回到别院当中,指挥着一院子的仆从婢女,参与到熬糖的工作当中。
几个小时过后,当红糖被熬制出来之时,众人无不是瞪大眼睛伸长脖子去看。
赵晋接过新制好的红糖,用小勺轻轻尝了一口,入口甘甜,赵晋朝着暗十二挑挑眉,满意的点点头。
成了,大家可以尝一尝。下一步可以尝试做白糖。
暗十二接过赵晋手中的托盘,小心的尝了一口,瞬间被这甜味惊呆了,这简直就比东林城内最好的糕点坊还要好,还要甜。
主子,这红糖血红,又十分甘甜,想必是极好的补身之物吧。
赵晋将剩下的糖分发给手下人们,笑笑的点点头:这红糖。补气养血,对于失血过多或者女子使用一些与身体确实有好处。
仆从婢女们纷纷抢着去,尝着红糖都背着,口中甜丝丝的味道征服了他们。
他们越发的佩服自家主子爷,而刘总管捧着一袋子红糖,笑的更是见牙不见眼。
众人尝过红糖的美味之后,越发的有干劲儿了,将剩下的甘蔗纷纷切碎熬煮制作红糖整个别院里面热火朝天。
赵晋摇头失笑,提高两分音量,对着人群当中的刘总管说道:今儿熬完这些甘蔗,吩咐厨房添两个荤菜,给大家加餐。
众人纷纷眼睛一亮,连忙上前献恩。
多谢主子。
这些仆从婢女们日常在王府当中的吃穿用度都是有数额限制的,尽管赵晋待下人宽厚,但是他们也不能够经常吃到肉菜。
如今主子也发话了,那这两个肉菜,就不是简简单单的肉丝肉末,而是大荤菜,自然是极为的让人期待了。
趁着众人欢呼雀跃的劲儿上,赵晋拎着一袋子红糖,带着暗十二回到了主院当中,这才坐在桌边歇歇脚。
回头我给你写个流程,你吩咐几个人在另辟一块场地,尝试将这些红糖脱色,看能不能治出白色的糖。
是。
暗十二看着这些红糖,越看越佩服,自家主子爷自然是说什么答应什么,而赵晋这边拿着红糖,脑袋里面就浮现一个,又一个关于红糖的吃食。
回头就吩咐,厨房将糯米细细的打成泥,切成小块用油炸制汁后将红糖熬成浆淋在上面,给爷端上来。
暗十二满脸笑意的点点头,主子爷的身体越发好了,胃口自然也好。
而整个王府内院的仆从婢女们都纷纷行动起来,七日左右就将熬制红糖白糖的工艺理顺完毕,而众人看到那白花花的糖砂都是惊奇的不得了。
恨不得那些个干这名儿就能长得又高又不大看一下来熬糖。
这会儿由于制作工艺的原因,虽说是白糖,但是却带点微微的黄呈米色,但是味道与摆摊一般无二,已算难得的上品。
赵晋想细扣制糖程序的问题,就拽着暗十二在书房一连忙活了三天,整理出一套完整的开制糖厂流程。
赵晋在东林城附近的良田不少,正好雇佣人种植甘蔗。
制作糖的厂子也可以在本地雇佣活计。
赵晋是个做事周正,严谨的人,他特意将甘蔗制糖的方法写成作者,送往京中至于后无序,他将在东林城中如何制糖就与京城那位没有关系了。
计划完成之后,赵晋将东林城之内的父母官招来商讨此事。
东林城这边的知府是个中年大叔,人微胖,本地的大事小情他自然都有所耳闻。
赵晋那么大张旗鼓的从山上砍伐甘蔗,到别院当中制糖也没有瞒人耳目,他自然是知道的。
本以为这样得力利的事情,瑞王爷必定是要握在自己手中的。
没想到瑞王也不仅将蔗糖敞开在东林,过勿用本地的百姓作为伙计,而且愿意让出两成利润,关于东林城的每年税收,在本地兴建育婴堂和往老子,让东林城内失去父母的幼儿,老无所依的老者都能有个归宿。
而且从这两成利润当中还可以资助本地进京赶考的书生。
要知道这礼项可是极大的功绩,周知府越想越是美滋滋,仿佛被一个天上的大馅饼砸中一般,那是赵晋说什么,他就点头应什么,格外乖巧。
秋去春来着,一年的春节,赵晋跟暗十二一起在别装过了个热热闹闹的新年包饺子,放爆竹,和爱人一起守岁,少了京城那些繁文缛节,赵晋这个年过得格外的踏实温暖。
而开春之时,赵晋也特意将上一季留下的海外两种分发到各个地方,让百姓们种植。
随着育婴堂和养老司的建设,东林城附近的百姓闻都听闻了瑞王的事情,对他那更是感激无比。
有的村落甚至为赵晋建立生祠,众人祭祀,香火不断。
虽然感觉有一些囧,但是赵晋也理解,古代老百姓想找个心理寄托的愿望,虽然不怎么支持这种做法,但是也没有强力的去阻止他,只想把东林城好好的经营下来。
赵晋是个现代人,自然知道粮食的重要性,虽然想要大面积种植甘蔗制糖换取更多的饮料,但是本地的粮食税收依旧十分重要,赵晋索性花银钱雇人,开垦荒地。种植甘蔗。
而糖厂招收的火系部无解与男子也招收了一些女子,只不过由于古代的风气问题,赵晋特意将男子与女子的工厂分开,便于管理。
不仅给了女子一些谋生手段,能让她们赚取银钱贴补家用,而且也为他们打开了另外一条路。
第90章 盈利
甘蔗的种植十分成功,赵晋在东林顺利地开启了糖厂,制作红糖和白糖。
而且为了保证糖价的统一,赵晋初期自己构建了商队,到各地进行走商,对接当地售卖相关产品的商户进行统一售卖。
赵晋虽然想利用蔗糖赚取更多的利润,但是他同时也想让更多的百姓能够吃到品质上层的蔗糖,所以定价不是很高,而且严格限制经下游商户糖的售卖的价格。
盐在百姓的生活当中站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批蔗糖一经对外发售之后,引起极大的反响,极高的品质,还有味道,折服了所有的大商人,越来越多的江南两地大商人,挥舞着银票到东林来卖糖。
赵晋开糖厂做的坦坦荡荡,不仅向朝廷交了不少的税前,而且利用糖厂的一部分盈利拿出来,建立育婴院,与养老司,让本地一些孤寡的老人能有所依靠。
相对于糖产业的如火如荼,赵晋制作了新式的织布机,效率比时下的织布机提高三成左右,但是这门生意,赵晋却没有堂而皇之地对外挂上自己的名字,而是派了手下两个得力的人,出面作为掌柜的,自己做幕后老板。
相对于糖厂男女工人都可以,而织布厂这边多数以女性为主。
从前期的招工培训到后来的上港做得一丝不苟,赵晋对于福利给得也是相当诱惑,所有到织布厂工作的女工,除了基本工资以外,每月对于她所出产的布匹都有相应的绩效奖励,而且提供食宿不少。
没有亲人无所依靠的女孩,都想挤进织布厂有个依靠,而那些个家庭繁重的女孩进入糖厂赚取的银钱,并不比一个成年男子少,补贴家用,也可以减少家中负担,所以在织布厂附近的几个城镇农庄之中,但凡有女孩被支柱厂选中做工,那就是水涨船高,十里八乡的媒婆,那都会上门给女孩子说去门口都快踏破了。
而本地的百姓家中有适龄的男女,谁家能在织布厂干活,也是集体面的一件事情。
春去冬来,赵晋在东林他所掌管的地区耕种了新的稻谷,小麦,还有大肆种植玉米等作物。
又到一年岁末年终,赵晋看着下面呈上来的账本,满意的点点头。
这一年大家都十分努力呀,年终的时候,本王准备给他们多发一个月的月钱作为奖励。
暗十二含笑地拿着。厚实的外衫在赵晋的身上,笑道:主子两年来各个节气都会给大家发奖励,你看看院子中的那些下人们,哪一个不是胖的两圈,脸上都是精气神,嘴里心里那都是十分感激主子爷的。
赵晋随手丢下账本,靠在暗十二身上,笑嘻嘻的说道:既然都是在爷手底下做事,自然是要关照几分的。
赵晋虽说融合的原主的记忆,但是本质上还是以一个现代人人人平等,这种思想根深蒂固,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王爷,没有实权,没办法左右这个时代的根本,但是能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给身边的人一些帮助。
能伸手揽住赵晋的肩膀,又从桌上拿过库房送来的册子,低声询问。
主子快到年末了,也是时候给集中送上年礼,这是管家让人送来的年礼单子,您看看有没有什么不合适,需要添加删减的地方。
赵晋我在暗十二怀中接过礼仪的,翻看了看。
经常那边冬天下了几场雪,愈发的寒凉的秋季,咱们打猎的那张狼皮,找工匠揉至两副护膝,加在母后那张礼单当中。年初大皇子那边今年得了嫡子,我记得咱们海外得来不少有趣的小玩意,打包一些送给他吧,小孩会喜欢的。
是。暗十二又想起,昨日案未送回来的那只漆黑的大木箱,于是说道:主子,西边那里送来了一大箱子东西,都是密封的,属下无人拆开,主子午后的时候可要去看看?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