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耽美 >等我为皇 > 等我为皇
错误举报

正文 第17节

    等我为皇 作者:三千世

    第17节

    于是他又高兴了。

    等到赵平亲自操刀写的奏折传到京城,宣明帝更高兴了。

    赵平在奏折里将宣明帝大大的吹捧了一番,然后说林邑的百姓无不希望归顺大楚,沐浴皇恩,臣等不敢妄行,还请陛下造作决断云云。

    宣明帝大喜过望,要求交州刺史吴鹏亲自押解林邑国皇室入京,至于谢长风……

    他嘴角抽了抽,算了,这小子就继续在南边待着吧!

    第55章 间之卷秀

    时间如流水般过去,三年了。

    今年刚过完年,宣明帝正式向内务府和礼部下达了选秀的旨意,同时宣明帝也开始涉足后宫,时不时的宠幸一下淑妃和静嫔。

    宣明帝今年四十有五,经过这几年的宫廷保养倒是看不出衰老的迹象,而且男人四十一枝花,宣明帝本人长的不赖,再加上身为帝王,哪怕他的年纪足够这些十三四岁的小姑娘当爷爷了,却还是有无数人挤破头皮想要进宫。

    因为三年守孝,当初不少适龄的姑娘都嫁人了,比如曾经李皇后很看好的陈家嫡长女就已经出嫁,如今这一批小姑娘里家世最好的当属城阳侯叶宁的嫡亲妹妹叶九娘。

    韩国公云飞庭的侄女,云阳的长姐,当初和齐王定下婚约的云婉柔在守完孝后已经十七岁了,算是个老姑娘,但由于和齐王的婚约,至今依旧无人敢娶,以至于云夫人快要愁死了。

    齐王自从三年前被林氏害了之后,就一直住在齐王府,深居简出,平日不见外人,宣明帝和李皇后都怜惜齐王遭此大难,都没提齐王前往封地的事,太子也极为关照弟弟,每月都会抽空亲自慰问,齐王日常起居一切用品都是最好的,有时候太子甚至会将自己的份例让给齐王,做足了宽厚兄长的姿态,也让宣明帝心下满意。

    齐王身有顽疾,云夫人自然不愿意让女儿嫁过去守活寡,可这婚事是当初云郡守还在世时和宣明帝一起定下的,云夫人纵然不愿,也不得不认命。

    可是李皇后不愿意了。

    云婉柔父亲去世,兄弟云阳还曾经和林氏的丈夫谢长风相交莫逆,再说了,韩国公云飞庭对下面两个嫡出的弟弟可没多少好感,即便云婉柔嫁给了齐王,韩国公也不会给予什么支持,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娶云婉柔?

    一直到选秀开始,云家也未接到完婚的旨意。

    云夫人眼前一黑,晕过去了。

    傅氏坐在软榻上,手里拿着书卷,她穿着一件对襟开的宝蓝色小袄,下身是水红色的长裙,头戴金簪,面容秀丽柔美,再加上多年身居高位,温和的笑容中更多了一丝威严,不怒自威。

    今日她刚处理完宫务,正自看书,就听女婢禀报,说太子殿下来了。

    傅氏还未起身,祁渊就走了进来。

    “免礼。”祁渊一屁股坐在傅氏身边,满脑门子官司。

    前些日子谢长风这家伙伙同弘毅侯一窝端了林邑国,留下一堆烂摊子,谢长风和弘毅侯吴鹏都是武将,即便弘毅侯身居交州刺史之位,可这么多年来,交州政务都是几个郡守帮忙协管的,如今交州陡然多出两个郡,突然增加的政务顿时让交州政务陷入了瘫痪状态。

    交州不比其他地方,这里蛮人聚集,民风彪悍,非一般人可掌,即便是交州其他几个郡的郡守,也大多是当地望族出来的子弟,甚至有些郡县的官员都是当地人推举出来,朝廷下达任命的官员根本活不过一年。

    现在问题来了,新增加的九真郡和日南郡原本就是林邑国国土,若是依照交州的惯例,让他们自行推选郡守和县令,那这些郡守必然出自林邑国贵族,这和林邑国尚存有什么区别?

    所以这两个郡的郡守官员必须由朝廷任命!

    那么问题来了,谁愿意去南疆这等蛮荒边缘之地?

    没人愿意去。

    谢长风让辰九送来信,他说的很清楚,自己最大的梦想就是回京城和某人拉小手,如果这一次他回不了京城,那他就会继续。

    继续什么?

    呵呵,大家莫要忘记了,交趾郡北边就是南诏,打完南诏还可以打吐蕃,真要将吐蕃也干掉了,就和西北河套地区连上了,翻过祁连山,还可以继续向西北前进!!

    祁渊不断的揉着太阳穴,脑门上青筋直蹦。

    辰九还在信后面附上了一张地图。

    地图上的字迹明显是谢长风的,应该是谢长风平日里自己绘制的草图,草图上将南诏、吐蕃、林邑国、南洋诸国等地画了个大大的圈,还在上面写了两个字。

    立国。

    祁渊看了浑身发寒。

    如果谢长风真的发疯了将这些地方都攻占下来,并以此立国,在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他都不敢想象了。

    按照正常人的思路,一个人白手起家建立国家,应该是继续奋勇向前,开疆拓土对吧。

    但谢长风呢?

    那张地图旁边还龙飞凤舞的写着一行字。

    “我以一国为聘礼,君嫁我可好?”

    祁渊面无表情的将那张草图丢进了香炉,然后开始认真思考怎么将快要疯掉的情缘召回朝。

    说实话,面对这样的蛇精病,祁渊只能咬牙自己上了。

    不多说了,说多了都是累。

    祁渊思考再三,最终想到了一个办法。

    不过这个办法真要实施了,到时候宣明帝估计又该忌惮他了。

    这些日子他一方面要处理林邑国的烂摊子,一方面要暗暗筹谋此事,都快累成狗了。

    今日刚回到崇文殿,就听蔡太监说傅氏找他,平日里傅氏一般不会来打扰他,既然特意派人传话,想必是有重要的事,祁渊索性就直接来到后面的光天殿。

    傅氏让人上了碗凉茶,“殿下,如今要开始选秀了,殿下若有什么要求,不妨告诉我,也能早早的将人定下来。”

    要求?什么要求?等等!!选秀?

    祁渊这才想起今年彻底出国孝,可以选秀了。

    他淡淡道,“不用了,东宫安静了这么多年,我不希望有其他人进来。”

    傅氏握着书卷的手一紧,她沉默良久,才道,“昨日太后曾拉着我的手说,当为陛下开枝散叶。”

    如今他们膝下有一子一女,长子祁昭这几年越发聪慧,颇得宣明帝的喜爱,整个皇室第三代就只祁昭一个男孩,齐王又身负顽疾,鲁王才九岁,太后和宣明帝的目光都落在太子后宫,希望今年进几个新人,多子多孙。

    这种事,傅氏身为太子妃,只能满面笑容的答应,根本就不能拒绝。

    祁昭叹了口气,他要是真的纳了人,就等着被谢长风一枪捅死吧!

    傅氏瞟了一下面无表情的祁渊,又道,“不管殿下是如何想的,东宫只有我一人,终归会让长辈担心,反正不过多养几个人,您若是不喜欢,放着就行了。”

    祁渊心中一动,傅氏这是什么意思?

    他看着傅氏,一言不发。

    傅氏垂眸,挡住祁渊的视线,面露酸意,“我跟着殿下好些年了,昭儿和大姐都这么大了,您若是心里有人,不妨纳进来,如今您每日政务繁忙,也不需要我来伺候,长此以往,若是您身体有什么不适,可该如何是好……”

    祁渊的脸扭曲起来。

    傅氏终究是他的枕边人,这几年两人同床共枕都只是睡觉,并未做些其他的事,反正有国孝作为借口,再怎么啪啪啪都不允许有身孕,别人也看不出什么来。

    可今年出国孝,若是东宫依旧一无所出,傅氏的麻烦就大了。

    祁渊沉默良久,才道,“那就进两三个吧,良媛一个,剩下的都是侍妾。”

    如果可以,祁渊连良媛的位置都不想拿出来,这可是正四品的位份,他还心疼呢!

    傅氏心下长出一口气,反正人是纳进来了,至于用不用那就是祁渊的事了。

    “不知殿下可有什么要求?”

    “安分,安静,没那么多麻烦就行。”祁渊随口道,“不要身份高的,也不要年纪大的。”

    傅氏一愣,“那殿下想要多大的?”

    “十三岁吧。”祁渊琢磨着,按照如今的布局,再过两三年把握就更大了,到时候十六七岁的小姑娘放出去也不算晚。

    傅氏的脸有些僵,十三岁?难道她猜错了?殿下心中所属不是林氏?而是喜欢小女孩?

    “我知道了。”

    从交趾到京城路途遥远,弘毅侯早早的就带着人启程回京了。

    因还带着林邑国皇室,弘毅侯走的不快,他们三月出发,到了京城已经六月底了。

    这时选秀已经结束,宣明帝总共选了九个妃嫔,东宫进了三个,齐王的正妻依旧是云婉柔,不过李皇后却又赐下两个侧妃和五个侍妾,殷切期盼齐王能有子嗣。

    选秀一事刚落幕,弘毅侯就到了。

    宣明帝高兴极了,礼部和兵部老早就开始准备太庙献俘,在弘毅侯到达后立刻开始举办,仪式持续了一整天,当林邑国国主拜倒在宣明帝身前时,宣明帝满脸红光,并封林邑国国主为安平郡王,永居京城,同时他打算将林邑国的两个女儿也笑纳了,自己一个,给祁渊一个,这样彻底掌控原林邑之地。

    然后意外发生了。

    林邑国国主的次女在听到伟大的楚朝皇帝想将自己赐给太子时,她陡然起身站了出来。

    林邑国国主惊呆了。

    “伟大的楚朝圣人,听说您宽宏而仁慈,臣女有一个小小的愿望,不知道您是否愿意给予恩赐?”

    宣明帝微微眯眼,“哦?”

    这位公主道,“臣女仰慕谢将军英姿,还请伟大的圣人成全!”

    第56章 间之卷阮

    林邑国这一代有两个公主和三个皇子。

    三个皇子被谢长风一刀咔嚓了,仅留了两个公主送到京城献俘,如今这位小公主陡然说出这种请求,顿时朝臣都惊呆了。

    她们可是俘虏啊!哪有俘虏指明要嫁给谁谁谁的?她们到底搞清楚没有自己的处境和身份上的转变?

    宣明帝高坐在九重之上,他微微眯眼,看着面前这个公主。

    这位公主有着一头长长的黑发,肤色发黑,剑眉星目,唯一能看瓜子脸上还带着点小雀斑,个头还很高,站直了甚至比大部分男子都高!

    宣明帝的表情略微有些扭曲,他下意识的看向另一位公主,在发现另一位公主好歹是白肤后,心下长出一口气。

    他看向太子,“太子,你怎么看?”

    祁渊笑盈盈的,表情依旧温和完美,“但凭父皇做主。”顿了顿,他补充道,“谢将军的夫人林氏虽然重病,却尚且健在;傅氏刚为儿臣纳了几个侍妾,倒是不缺伺候的人……”

    言外之意,他不仅自己推了,也顺便帮谢长风推了。

    宣明帝心下冷哼,林氏!

    提起林氏,宣明帝心中就会燃起一股怒火,偏生林氏还一直昏死着,若是真的就这么死了,宣明帝反而会不爽,是以直到如今他都没有真的惩戒林氏。

    不过即便不能惩戒,他也可以给林家添堵。

    “林氏既然重病不能伺候,不妨就让眼前这阮氏跟在谢将军身边伺候吧!”宣明帝微笑着,“谢将军如今是从三品,唔,就赐阮氏二娘正四品诰命吧!”

    群臣寂静。

    谢长风身为从三品抚远将军,林氏自然也是从三品,偏生这位林邑国公主,阮氏二娘只是个妾,可却是个有品级的妾!还是个正四品啊!!

    祁渊也惊呆了,他下意识的看向御座上的宣明帝,却根本看不清帝王脸上的表情。

    他低下头,深吸一口气,又忧郁了。

    之前他打算让谢长风调回来,是因为他觉得宣明帝估计不怎么生气了,毕竟这些年林氏生不如死,齐王也已经成婚,经过这些年的调养,御医也说齐王身体虽然依旧不太好,不过留下子嗣的可能性会很大……

    可哪知道,宣明帝对林氏依旧厌恶至极,若是因为林氏影响了谢长风,让宣明帝对谢长风产生厌恶……

    失去了帝王的信任,一个武将是很难在朝堂上走下去的。

    更何况如今开国勋贵尚存,武将,并非不可或缺之人。

    而且……就如同谢长风看傅氏百般不顺眼,他也看林氏……各种抑郁。

    祁渊唇角微挑,正好趁此机会一并解决掉!

    定国公接到旨意后,整个人似乎又衰老了几分。

    他这一生都在失去,少年失去父母,青年失去结发妻子,壮年痛失长子,晚年又失去幼子,只余一女,直到现在女儿依旧生死不明,甚至连仅存的尊荣都要被即将进门的这个妾夺走。

    定国公相当愤怒,但却又不得不压抑着,就在此时,门外传来了王叔的声音。

    “老爷,那位来消息了。”

    定国公一愣,自从谢长风走后,东宫就派人来拉拢他,考虑到林氏和齐王之间的夙愿,定国公一咬牙,还是答应了。

    “什么事?”

    甲一化妆成一个面容普通的年轻人,他躬身行礼,从怀中掏出一封信。

    看完这封信,定国公深吸一口气,“我明白了,告诉那位,我答应了。”

    甲一笑了笑,转身离开了。

    离开定国公府,甲一摇了摇头,当初他真是瞎了狗眼,以为谢统领心黑手黑,谁知道他跟着的这位太子殿下也是这德行啊!!

    谢统领未离开京城时一直孜孜不倦的想要将太子妃这块砖头搬走,可直到谢统领离开京城都没办到,相反太子殿下却趁着这个机会直接搬开了林氏这块砖。

    呵呵,真是好手段。

    第二天,定国公就带着林氏回到了谢府,待阮氏二娘进门,行了妾礼,定下名分后,就派人将阮氏二娘直接打包送走。

    等到这位阮氏二娘被送回交趾郡时,谢长风早就接到了祁渊的信。

    祁渊在信上安抚谢长风,告诉他继续待断时间,他就想办法将他调回京,千万不要和宣明帝硬撞。

    谢长风扫了一眼,发现信上全是叮嘱他别闹事的话语后,就将信收了起来。

    跟着阮氏二娘同来的,还有许久未见的王叔。

    “王叔?您怎么来了?”谢长风有些惊讶,“不过送个妾,派俩人是个意思不就行了?”

    王叔摇摇头,叹了口气,送上了定国公的书信。

    打开信封,两张纸掉了出来,谢长风随手打开其中一张,顿时愣住了。

    那是一份和离文书。

    “青娘醒了?她要和我和离?”谢长风定定看着王叔,“你确定这是青娘的意思吗?”

    王叔抿唇,半响才道,“是老爷的意思,也是太子殿下的意思。”

    谢长风再度愣住,他的脸色有些难看,“……我谢长风可不是那等忘恩负义的小人!”

    无论如何,当初是林氏给了他一个安身立命之所,他怎么能在这个时候抛弃林氏?

    王叔欣慰的笑了,“老爷知道姑爷的心意,但老爷也说了,小姐当初自己做下那等无法饶恕之事,本就对不起姑爷,若非如此,姑爷恐怕此刻还是东宫统领。”

    他静静的看着谢长风,“姑爷像是发配一样被丢到南疆,还为我大楚开疆拓土,其中艰辛老爷都明白,老爷觉得不能再继续拖累姑爷了。”

    “拖累?”谢长风冷哼一声,“王叔,若非赵先生以及诸多岳父派来的人帮忙,我怎会这么快就能打下林邑国?”

    王叔笑眯眯的看着谢长风,仿佛在看不懂事的孩子一样,“姑爷,就算您不再是林家的姑爷,您也是老爷的半子,老爷只是不希望您再受到任何负面影响,您应该明白这只是权宜之计,血浓于水,即便真的和离,您依旧是大少爷的父亲,您和我们林家的关系永远不会断!”

    谢长风的眉头皱成一团,半响,他才道,“好吧,如果这是岳父和殿下的意愿,那如你们所愿,我同意和离,只是我如今远在交趾,大姐还需要岳父照顾。”

    王叔躬身道,“没问题,大姐和晞少爷承欢膝下,老爷也能多笑一笑。”

    很快,王叔就带着和离文书离开了。

    新来的阮氏二娘第一天晚上就试图夜袭谢长风,结果被谢长风一枪掀飞了。

    被掀飞的阮二娘兴奋不已,“谢将军,您的枪还是那么让人战栗呢!!”

    谢长风一手扶额,无奈的看着阮二娘,“够了!你该干什么就去干什么,别来烦我!”

    阮二娘哈哈大笑,眉宇间具是自信与傲慢,“你真的放我离开?”

    谢长风冷笑,“难不成你还真打算留下来给老子暖床?”

    阮二娘嗤笑,“那还是按照老规矩吗?”

    “老规矩,你抢来的海货我要拿六成,如今你那个便宜爹已经被困在京城,你应该可以掌握阮氏全部海盗了吧?”

    阮二娘咯咯一笑,“这是自然,从今以后,这片海域的主人就将是我阮氏的天下,谁想要过海,先问过老娘手中的分水刺!!”

    不错,这位林邑国的二公主其实暗中掌控着阮氏一族所有海军,如今这帮海军被谢长风揍成了狗,摇身一变正好成为海盗。

    当初谢长风为了抓捕这位阮二娘,孤身一人摸到阮氏掌控的海岛上,一拳头砸断了阮二娘三根肋骨,阮二娘一怒之下让人在海岛周围泼了黑油,一把火烧了整整三天,差点将谢长风烤成人干。

    两人你来我往互相死斗数次,最后谢长风凭借铁牢心法下那打不死的小强特性,才将阮二娘抓住。

    他和阮二娘做了交易,他帮助阮二娘脱离朝廷控制,自由的航行在海上,阮二娘帮他毁掉林邑国。

    作为母亲只是个舞女,最后还被林邑国国主的王后乱棒打死的阮二娘本身对林邑国皇室没有丝毫感情,她立刻同意了交易,并作为暗探,帮助谢长风彻底攻破了林邑国。

    如今阮二娘重归大海,谢长风顿时松了口气。

    有阮二娘在海上盯着,今后他名下的海货铺子就不会缺货了,即便来日他回到京城,也可以将这边的海贸交给阮二娘,反正……她算是他的妾嘛!

    谢长风花费了三年的功夫,将自家开设的谢氏海货开遍了整个交州,不仅赚取了大量金钱,还安置了不少因伤退役的士兵,这其中甚至还包括一小部分北疆士兵!

    去年匈奴再度入侵,不过是小规模打草谷而已,广汉郡王愣是做出一副大规模入侵的模样,弄了一份花团锦簇的战功奏折送到了宣明帝的面前。

    小伙伴宁武私下来信嘲讽广汉郡王,不过百十人的脑袋,却被说成千人,将脑袋劈开说是两人这种丢人事也只能糊弄一下那些没见过市面的文官了。

    谢长风叹了口气,广汉郡王心中所想几乎一目了然,他想趁着这个功劳来捞一个封地。

    成为了有封地的闲散藩王,广汉郡王才能安下心,否则他寝食难安。

    不过谢长风如今也寝食难安。

    甲一送来信啦!情缘的后宫又多了三个人啊!!他们拉小手了吗?嘟嘟了吗?啪啪了吗?最后怎么样了?

    谢长风暴躁不已。

    他恶狠狠的写了一封信,郑重告诉祁渊,新来的小妾被他丢海里去了,如果他知道东宫的三个女人被啪啪啪了,那就别怪他不干好事了!!

    快马加鞭一个半月,祁渊终于收到了这封信。

    他扯扯嘴角,将自己思索了半年的奏折终于摸了出来。

    “军制改革?”

    祁渊点头,如今天下终于安定下来,军队里的职务却有些复杂,有都护府,有镇南将军,军职不统一,而且将军的权柄过大,数量也有些多了。

    宣明帝看着这封奏折,“那渊儿怎么想的?”

    “不如效仿唐时,设六大都护府。”祁渊微笑起来,“换将不换兵。”

    宣明帝眼睛一亮。

    第57章 间之卷兵

    所谓的六大都护府,分别是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安北都护府、单于都护府、安东都护府、安南都护府。

    这六个都护府,天山地区有两个,天山以南归属于安西都护府,天山以南归属于北庭都护府,安南都护府自然是指南疆地区,安东都护府辖区是辽东异族,而安北都护府以及单于都护府主要是防御北方胡人。

    唐后期安北都护府以及单于都护府合二为一,统称为安北都护府,所以到后来虽然还是六大都护府,实际上却只有五个。

    祁渊提出这份军制改革,目标就是要将各个辖区统一,将军权变相的从将军的手中夺走,士兵只认虎符,将军必须得到皇帝的授命才能领军,最大限度的杜绝了唐末期藩镇割据的可能性。

    不过虽然后者才是祁渊的最终目的,但现阶段对他来说,利用这个提案将谢长风调回来才是重中之重。

    宣明帝也不是傻子,身为帝王,他几乎一眼就看到了这份提案背后隐藏的好处,宣明帝先是大喜,随即看向太子的目光就变了。

    经过这两三年的观察,他不得不承认,他这个长子真的很适合这个皇帝之位,不管是民生还是军制,祁渊看待任何问题的眼光和出发点都是以帝王为基准,就仿佛他才是真正的皇帝,而坐在帝座上的自己不过是个傀儡。

    宣明帝的心情很复杂,有愤怒,有惶恐,有厌恶,有忌惮,太子明明坐在他身下,每日拜服,言辞恭谨,可他就有种错觉,似乎下一秒,祁渊就能废了他并立刻登基为帝。

    “将折子留下,朕会好好看的。”宣明帝叹了口气,他挥手让祁渊退下,有些愤怒,更多的是颓然。

    距离他成为皇帝已经三年多了,镇守边疆的几位大将几乎都没动,除了林靖城因为年迈以及林氏的原因交出了手中的兵权,其他如镇守安西的城阳侯,镇守扬州的英国公,镇守辽东的韩国公都动不得,今年弘毅侯和谢长风两人先斩后奏打下了林邑国,宣明帝高兴吗?

    可能有点,但更多的是愠怒。

    这俩人在开战之前根本就没有上奏,打完后将林邑国的国主往他面前一放,他还能说什么?

    开疆拓土的功绩就在眼前,甚至面对着这些俘虏,碍于士林和大儒的风评他还要好好招待,赐予他们爵位和田地。

    最重要的是,面对这两个世人眼中的大功臣,他还必须下旨赞扬,并给他们赏赐!!

    如果镇守边疆的大将都如这两人一般,骤然出征,那他算什么?他这个皇帝算什么?吉祥物吗?!

    宣明帝做梦都想将这几个大将军调回京城,收拢他们手中的军权,真正做到君临天下。

    可这几个将军都是跟着先帝征战杀伐数十年的老臣,而且他们镇守边疆的时间足够长,长到他们的下一代都开始领军作战,以至于即便这些老臣退下,他们的子孙也拥有足够的威望继续领军,掌握兵权!

    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也许百年后,边疆就不再是他们楚朝的地盘了!

    宣明帝当然不能忍。

    他细细的看着祁渊这份奏折,楚朝边疆很大,需要镇守的地方也不少,天山的确需要两个大将,也能互相监督压制,辽东也要看着,高句丽不是什么好货,胡人连年犯边,更是不能少,南疆刚打下来,一个不好就会发生叛乱,南诏和吐蕃那边也需要有人盯着,水师也不能忽视,一海之隔的倭岛时不时的来转一圈,也需要有足够强大的水师镇守……

    而且弘毅侯此次归来也着重强调了南洋需要水师镇守,甚至还可以凭借琉球等岛屿继续扩大海域疆土……

    宣明帝愁死了,尼玛地盘太大好烦人啊!怎么办,不想要了……

    看看,这就是大将自主的不好之处!

    ——你们这群王八蛋将地方占下来了,老子却要想办法派人发钱种田治理教化看守迁移……

    宣明帝压抑了一下自己的怒火,要慢慢来,慢慢来……恩?等等!既然太子提出军制改革,不妨将事情交给他来办。

    宣明帝眼珠子一转,改的好了,几个将军没兵权了,他们厌恶的目标也是太子,改的不好,正好他可以趁此机会好好敲打一下太子!!

    宣明帝终于笑了,他将这份奏折留中不发,然后等大朝会的时候交予群臣讨论。

    大朝会上,武臣勋贵自然极力反对,将辖区整合,镇边大将军的位置就少了,他们之间竞争不就更激烈了?这是自相残杀啊!不行,绝对不行!!

    文臣倒是全部赞同,觉得太子此举真是大善,兵者,祸也,圣人不得已而为之,如今天下承平,海晏河清,自然要削弱武臣职权,如果能再进一步裁撤士兵数量那就更好了!

    大朝会上群臣吵的不可开交,宣明帝坐在龙椅上,看着高深莫测,并未发表什么意见,直到大朝会快结束时,才道,“既然是太子提出的,不妨由太子继续做下去。”

    他目视祁渊,“将你的想法和做法细细写一份折子递上来,不要顾忌太多。”

    宣明帝的语气极为温和,祁渊心下嗤笑,他此刻快要被勋贵的眼神杀死无数次了好吗?他这位好父皇倒是想得美,让他来背黑锅?

    算了,反正他的目的只是将谢长风调回来罢了!

    ——谁能想到太子殿下搅动朝堂风云,只为了将情缘调回身边?

    呵呵,不这样不行啊摔!看最后一封信上谢长风那扭曲狰狞的字迹,再拖下去真的就要出事了!!

    祁渊面不改色的接了这摊活,下朝时却被人叫住了。

    “太子殿下。”

    祁渊脸上立刻泛起温柔的笑容,他的声音也软了三分,扭头,“二弟,不是说不用这么称呼了吗?”

    他的语气中喊着淡淡的宠溺,“你我兄弟,如此称呼岂不生疏?”

    看着眼前的齐王,祁渊仿佛在看情人一样,那眼神温柔似水,旁边的下朝的臣子看着这对兄弟相亲相爱的模样,一个个都老怀大慰,摇头晃脑的走了。

    齐王祁谌被祁渊脸上的笑容给恶心了一下,他略微腼腆的低下头,讷讷的道,“礼不可废……”

    祁渊一手捂住心口,脸上的表情变得极为哀伤,仿佛祁谌说的话如此罪大恶极一般,“二弟,你怎么能如此对我……”

    祁谌如遭雷击,他下意识的退后了一步,强笑道,“没,大哥说笑了,呵呵,那个,我有点事,先走了……”

    说完祁谌落荒而逃。

    祁渊愣愣的看着祁谌的背影,仿佛被抛弃一般,表情异常忧桑。

    这一幕被很多没走的大臣都看在眼里,纷纷感慨太子殿下兄弟情深,齐王殿下却不领情,居然如此无理的就跑了,真是有失体统。

    祁渊保持这失魂落魄的表情回到东宫,坐在崇文殿内,他揉了揉脸,终于恢复了正常表情。

    祁渊一边揉着眉心一边对蔡太监道,“去宣陆珏和卢岱过来。”

    蔡太监躬身行礼,转身退了出去。

    陆珏和卢岱两人难兄难弟,一个即将娶公主,一个娶了临川郡主,都是宗室,又是同科进士,是以两人很快就成了朋友。

    卢岱身为探花,科考后自然进了翰林院,成为一名普通的翰林学士,祁渊立刻出手,将卢岱调到了东宫詹事府,成为了东宫詹事府里的侍读。

    陆珏因要尚公主,不能入仕,不过好在大公主要跟着宣明帝守国孝,最快也要两年后才出孝,而且淑妃给宣明帝吹了枕边风,说想多留大公主几年,是以婚期定在了明年秋天。

    这期间陆珏倒是可以在朝中担任一些不重要的职务,这一次倒不用祁渊动手,曹国长公主亲自入宫和宣明帝说项,让陆珏进入崇文馆,担当崇文馆学士,校订整理书籍。

    宣明帝心下不渝,朕还没死呢!怎么都开始向太子靠拢了?

    不过好在陆珏只当两年,待大公主出嫁,他就只能辞职归家,看在曹国长公主的面子上,宣明帝不情不愿的同意了。

    至于谢平川,祁渊暗中吩咐吏部的人将谢平川派往边远之地当县令了。

    想要用谢平川,就必须给予充分的成长环境,祁渊期待着谢平川的成长。

    但当务之急,是要卢岱和陆珏两人帮忙将这份军制改革的奏折继续补充完善起来。

    卢岱和陆珏很快就过来了。

    两人已经知道大朝会上发生的事情,陆珏低声道,“殿下这般做,想必勋贵会有不满。”

    祁渊扯扯嘴角,勋贵不满他不怕,谢长风不满……呵呵。

    他平淡的道,“总要有人来做,而且这件事也并非你们想的那么麻烦。”

    如果最后的军制改革,定下的几大辖区并非是六大都护,而是九大都护呢?

    祁渊微微一笑,到时候勋贵就会对他感激不已吧!

    九大都护的辖区范围略有交集,到时候不需要他动手脚,他们自己就会产生隔阂。

    想到这里,祁渊心下得意,他一边让卢岱和陆珏两人查资料,一边摊开纸,给谢长风写信。

    ——准备回家吧!

    第58章 间之卷弈

    谢长风收到祁渊的信时,又是两个月后了。

    吴鹏这个很没良心的小伙伴带着老婆拍屁股一走了之,谢长风如今不仅要看顾新置的九真郡和日南郡,还要时刻注意在海上漂的阮氏二娘,更要着手处理整个交州的政务!!

    尼玛要忙疯了啊有木有!!这活没法干了!

    谢长风为自己深深不值,他只拿了一份工资,却要干三个人的活,怎么能忍?怪不得吴鹏整天想着回京城,尼玛他也想回去!

    祁渊在信上信誓旦旦的说能将他调回去,谢长风虽然心中开心,却觉得不能将一切都压在情缘身上,祁渊本来是太子,宣明帝一直忌惮太子,若是因自己之故让祁渊处境更加艰难,那他心中多惭愧……个鬼啊!

    ——谢长风其实挺开心的,这充分说明祁渊的心里有他呢!

    一般什么情况皇帝会将守边大将召回朝?

    功高震主。

    谢长风纠结不已,他都将林邑国打下来了,宣明帝还铁心让他留在南疆,就这么讨厌他?

    难不成……他的目光落在南诏国土上,真要去找南诏的晦气?

    不过他要是继续这么做,就有些麻烦了。

    和林邑国之间战争的原因,起始于边境互市的一个小冲突,当时他们借着楚朝商人受到不公平对待唯由大军压进了林邑国,若是用同一个理由去找南诏的麻烦……

    啧,这天下蠢材虽多,可聪明人也不少,大家都不是瞎子,他这种故意找事的方法只能用一次啊。

    也许情缘之间真的心有灵犀,祁渊就知道谢长风不会安稳的等他的消息,所以给谢长风去信后,他就果断加班加点将那份军制改革的奏折炮制了出来。

    他很坏心眼的先递交了一份六大都护的奏折,规定了管辖区域、等级、权限、时限以及掌管军队的数量。

    在大朝会上果然遭到了勋贵的抨击,宣明帝做和事佬,说什么太子毕竟年轻云云。

    然后祁渊一脸惭愧,然后从袖子里又摸出了一份奏折,六大都护变成了九大都护,顿时大家都愣住了。

    “之前是孤考虑不周,毕竟咱们楚朝新立,边疆不靖,再说了,开国勋贵为我大楚立下汗马功劳,今后更当奋勇征战,若无可练兵之地,更会影响我楚朝军力,既然如此,不如多设几个都护府。”

    ——在祁渊嘴里,都护府就像路边的白菜,少了再捡一个一般轻巧。

    宣明帝的脸色异常难看。

    勋贵虽然心里开心,不过看着宣明帝的脸色,他们都不由自主的闭嘴了,而朝堂上的文臣炸开了锅,唐时最国力最鼎盛时也仅仅设立了六个,怎么到了楚朝就要设立九个?

    而且需要这么多都护府吗?朝廷有这么多的钱这么多的兵马粮草来支撑这些都护府吗?都护府主要职责是守护边疆并弘扬楚朝天威,楚朝三面陆地一面海,海边需要防御吗?扬州驻扎的水师要来何用?北方需要三个都护府吗?辽东一个,北庭一个就足够了啊!而且天山都护府干嘛设立两个?直接来个西域都护府不就够了!?

    这样只需要设立四个都护府,可以减少多少钱粮消耗啊!

    不得不说,在大部分文臣的观念里,能不动兵自然最好,若是能以天口朝教化来降服四方就更美妙了。

    呵呵,想得多美好。

    宣明帝看着吵成菜市场的大朝会,头疼起来。

    宣明帝觉得自己真心苦逼。

    如果他真的是那等残暴帝王,面对这种情况,完全可以一甩袖袍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如果他是笨蛋什么都不懂,就能完全将事情丢给丞相和各部尚书,最后等他们炒出结果自己顺水推舟就行了。

    宣明帝的痛苦在于,他知道哪些是错误的,可不知道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

    皇帝这个职业是需要慢慢琢磨思考的,祁渊上辈子琢磨了二十年,宣明帝才琢磨了三年,这一对比,自然心生落差。

    而且最让宣明帝心塞的就是大部分时间他知道太子的做法是正确的,可若是按照太子的做法做,他自己的脸面往哪里搁?若是不按照太子的做法,他自己却没办法啊摔!!

    好累,不会爱了。

    也所以,当后宫传来了新近嫔妃有孕的消息时,宣明帝乐坏了。

    不管如何,他雄风依旧啊!

    宣明帝一高兴,就对祁渊的奏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手一挥,通过了。

    朝堂上吵来吵去,最后还是决定设立六大都护府。

    祁渊心里冷笑,这些朝臣就是欠抽,就好像妖精打架,非要掐一次才会老老实实的听话。

    六大都护府,每个都护府的大都督都正式确立了。

    安东都护府原本的大将军正是韩国公,韩国公今年有六十了,他的长子一直在辽东从军,如今三十有五,韩国公就上折子自请退休,让儿子来接替自己的位置。

    不过呢,本来宣明帝和祁渊弄的这个军制改革就是为了削弱大将军在军中的影响力,自然不会允许子承父业这种情况出现。

    是以最终韩国公的长子并没有驻守辽东,而是被调到了安西都护府,成为了安西都护的大都督。

    与安西都护府两两相望的北庭都护府交给了原金吾卫赵明,这位大屠夫接到诏令后立刻开开心心的收拾包裹上路了。

    而原本安西都护府的大都督城阳侯叶宁被祁渊丢到了安南都护府,去镇守日南九真,不管怎么说,这片土地都是谢长风打下来的,祁渊自然希望由自己这方的将军掌管。

    同时兵部尚书袁涞也被宣明帝派了出来,出镇安东都护府,本来想要回老家的弘毅侯吴鹏被丢到了单于都护府,然后安北都护府的大都督空了出来。

    不管是宣明帝还是祁渊都不想将这个位置交给广汉郡王,当然广汉郡王也不愿意,可安北都护府是抗击胡人的最前线,对将领的要求很高,不能随便任命。

    最终经过多方考核,考虑到原本驻守在此地的定国公已经交出兵权,而谢长风也并未出镇边疆,宣明帝想起和定国公一起在代州的日子,心下一软,就提拔了一个叫王壮的原北疆边军将军,由他担任安北都护府的大都督一职。

    不过宣明帝不知道的是,在这个任命下达的同时,王壮身边就多了一个叫林擎的年轻将领。

    六大都护府全都有主了,祁渊如愿以偿的将谢长风调了回来,宣明帝不太想让谢长风继续掌兵,这些年来他也不是傻子,谢长风对太子的敬重与旁人不同,宣明帝考虑再三,就让谢长风顶替了袁涞的职位,成了代理的兵部尚书,待遇比照兵部侍郎= =

    兵部侍郎,正三品呢!原本谢长风可是从三品,这也算是升官啦!

    兵部尚书是干什么的?

    兵部设尚书一人,侍郎两人,统管四部,分为兵、驾、库、职,两个侍郎一人管两个,可以说兵部尚书算是全国最高军事行政长官。

    从明面上看,宣明帝的任命完全对得起谢长风开疆拓土的功劳。

    可实际上呢?

    在京三支兵马,京郊大营在宣明帝手上,左右金吾卫都已经换成了宣明帝的心腹,皇宫禁卫依旧是诸葛震,东宫禁卫统领是之前的严左卫。

    第17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