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节
道士种田记 作者:佘甘子醺竹
第2节
莫三孚这么一说,几个大老爷们也不废话了,提着自己的小酒还有给孩子们的糖带着自家媳妇就回家了。
作者有话要说: 下一章开始买田置地盖新房︿( ̄︶ ̄)︿
☆、第七章、买地(上)
忙了一天,许氏和莫三孚也累了,宝柱更是早早地自个儿爬上1床睡了。
“娘,你快去洗洗睡吧,剩下的我来收拾。”莫三孚看着他娘在整理剩下的饭菜,连忙让她去睡。
“嗯,马上好了。”许氏将一盆青菜用干净的簸箕盖好,道:“今天用了这么些柴火,家里的柴不够这个月的了。哎,三孚啊,虽说你救了林老板,但是那林老板对我和宝柱那是真的好,知道我不能上山砍柴,就让人每个月给我送一个月的分量来,还常常接济我们。这恩情怎么都够了,过些日子林老板回来了咱们就去谢谢他。”
“嗯,我知道了。”莫三孚点点头,让他娘去睡觉。
不用他娘说,莫三孚自己都知道自己得好好感谢一下林老板,今天听村里人有意无意的提起,他就知道如果没有这个林老板,他娘和小侄子绝对不会过得这么清闲,别的不说,家里的那几亩地他娘肯定会自己去种,而不是给别人种。
他娘在前些年战乱的时候就掏空了身体,如今看着精神,但莫三孚知道他娘的身体不爆发则已,一旦爆发绝对会就这么去了。如果再去种田更熬不了几年的。
还有宝柱那孩子,他娘说了,那孩子是乱平了后才养起来的,小孩子正在长身体,容易补起来,所以才有今天这番白嫩模样。不用想,林老板平时肯定送来不少补品,他昨天整理家什的时候还看到了一盒燕窝,他娘说林老板送来的,她没舍得吃,就偶尔炖些给宝柱吃。
莫三孚吸了口气,将灶窝里的火炭用木灰盖上,家里的鸡和马还有厢房及院门等检查一遍就吹了油灯回房了。
第二天,莫三孚起床后从自己介子袋里拿出一百两金子和五百两银子放在自己带回家的包裹里,然后拿到了桌子上。金银之物对修道之人来说只是行走俗世的必须之物,虽对他们的修行没有多大用处,但总会存下一些的,且他们这类功力深厚的道人,得到的报酬也很多。
“娘,先别忙,过来看看。”
“怎么了?”许氏擦了擦手,走到堂屋的桌子边上。
“这是一百两金子和两百两银子,我想问下您要怎么用?”
许氏一下子呆住了,愣愣地看着桌子上那两个金锭子和一堆银锭子,完全不知道说什么。
“你……你,三孚,这那儿来的?这……这……”
“娘,别激动。”莫三孚笑笑,“这些钱都是正当来路的,我前些年不是去云州上学了吗?那时候认识了一个人,他是现在皇室的家臣,现在的将军。战乱起后我就跟着军队,战后论功行赏,我没要官职,就要了些银钱回来了。”
莫三孚修道的事没和莫根他们说过,家里人都以为他去云州读书。事实上,他不仅在云州读书,还在云州修道。不过,莫三孚也没忽悠家里面,因为修道,脑清目明,好歹在乱世前得到了一个举人身份。
“这……为什么?”
“我在官场上得罪了一个有权势的人,只能识时务离开官场。”莫三孚说道,他这话也没错,他得罪了这天下最有权势的一家子,害了师门,只能离开那个父亲期待他进,朋友希望他入的名利场。
“离开了也好,也好。”许氏呆愣了许久才说道:“回来了能好好活下去,回来了就好啊!”
“娘,这银子。”
“你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吧,娘都支持你。”经过了这么多的事,许氏已经看得开了,人活在世上短短几十年,那些名利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过得开心就行了。
“那我去买些地,再把咱们家的房子修一下吧。”因为战乱死了很多人,那些人的土地就由官府收了,再卖给其他人,解决这乱世之初的尴尬,但是为了鼓励农耕,那些土地的价格普遍较低,莫三孚就想着自己不喜经商、不入官场,不能给小侄子留下大财富、权势,只能多买点地,就算小侄子没什么出息,靠着这些地也能安稳过上一辈子。
至于房子,这是他爹和他娘成亲时建的,已经二十多年了,这木石结构的主屋虽然还能撑过十多年没问题,但看着总有些不安全,可以翻修了,而厢房和牲畜房是茅草房,也可以换了。
“嗯,也好。”许氏道:“原来林老板也想帮我们修房子,只是不想太麻烦他也就算了。”
“那去上户籍的时候就和里正说说吧。”
“嗯。”许氏点点头,“昨天的酒还剩多少?家里还有两块块腊肉,等吃了饭咱们就去里正那儿弄户籍。”
“酒倒出来能有两小坛,肉的话带上点新鲜的吧。”莫三孚道:“我去县里买。”
“不用了。”许氏摇摇手,“肉就带那腊肉,再带上你给宝柱买的糖果就行了。”
“那是给宝柱的。”莫三孚哭笑不得,“拿去送礼好吗?”
“好,怎么不好?”许氏道:“待会儿牵上点心就成了,待会儿我去你二婶家借他家牛车来,让他们也坐坐马车。”小老太太说着一副恩赐的模样。
莫三孚看着他娘那摸样,哭笑不得,笑道:“我去借就行了,娘你看着宝柱。”
许氏口里的二婶就是莫三水的娘大杨氏,是莫三水的妻子小杨氏的表姑。
莫三水家就在莫三孚家山脚对面,他家地势较矮,比村民们行走的大路矮一点,就在屋后加了个小屋,开了扇窗户卖些小东西,比如盐之类的调料,比县里贵上一点,但不多,就当是个跑腿钱,村里人缺盐了临时买点凑合一下也是经常性的。还有糖果,一个铜板三颗,莫三孚记得以前自己和弟弟三张就很喜欢去那儿买糖果,二婶还会送上一颗。
因为弄了个小卖部,加上人勤快了,莫三水家的生活过的相对好些,有牛有车,不过没有马。
许氏听了,摇摇手,“带着宝柱一起去,把他放你二婶那儿,我和你一起去县里。”
“好!”莫三孚妥协了,也不再争,“先吃早饭。”
莫三孚趴开盖在灶窝里的木灰,火红的火炭就露出来了。莫三孚往里添了点细柴,用吹火筒吹了两下,火就燃起来。莫三孚慢慢起身用高粱锅刷把锅洗了,往里添了点水,然后慢慢往灶窝里添柴。
作者有话要说: 就不信发不上去
☆、第八章、买地(下)
火烧稳了,莫三孚让许氏看着,自己整理了水桶往小水井挑水去了。
天还灰蒙蒙的,但是村里的人已经起了,勤快些的也已经走在路上去挑水了。每个人在小水井边上各占一个位置,将水桶舀满,摘几片干净的叶子放到水桶里一个使劲儿挑起就走,都是挑惯了水的人,就算是妇人,走在路上还能轻轻松松地聊天。
“嘿,最近广头村的事儿听说了吗?”说话的是一个年轻媳妇,长得壮实,嗓门也大,又没有可以压低声音,这一路上的男人女人都听到了。
“听说了呢。”后面一个妇人接口,“不就是那张四娃家恶婆娘想买侄女儿买不成,把人逼死了。”
“铁生家的,你清楚?”这回接口的是个男人,村里有名的婆妈光棍,他口里的铁生家的媳妇就是广头村人。
“知道,这事儿还得从世道乱了之前说。那张家那恶婆娘就是个没心没肺的,张四娃更是个缺心眼的。”铁生家媳妇道:“张四娃从小就没娘,三岁的时候死了爹,他大哥二哥各自成家,都不想要他三哥那半大小子和他那个小娃娃,就分了点地给张三娃,让张三娃养他。张三娃是他三哥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给他娶了媳妇,盖了房子,没有一个人说张三娃不是个仁义的。可是啊,他养了个白眼狼,还给白眼狼娶了搅家精,张四娃娶媳妇没多久就闹起了分家,张三娃寒心啊,就分了。”
“这是倒了血霉了。”那光棍儿评价道。
“还有更倒霉的。”铁生媳妇满脸不屑,“本来这也没什么,两家人各过各的也就过了,可是啊,张四娃学人家进赌场,欠了好大一笔账,就去求张三娃。毕竟是一手养大的,张三娃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张四娃去死吧?就上山去猎了只熊卖了给他还债,那张三娃是个没福气的,给他弟弟还了债没钱治伤,就这么去了,张三娃他媳妇一口气没上来也去了,张三娃他儿子说是去什么地方读书去了,就留下一个闺女。那搅家精也是个人精儿,想要霸占张三娃家田地房子,就把那闺女接过去了,那闺女那时候还只有九岁,就被她磋磨得哟,那叫一个可怜。”说着还啧啧几声。
“后来呢!”
“后来乱了,不就是逃到了山里了吗?那闺女也不知道怎么过下来的,就这么活下来了。世道好了,那闺女就回了自己家,那时候大家都难过。张四娃家那搅家精不得了了,想要占张三娃家房子和地,厚脸皮说那是她家的,那闺女无法,只得咽下这口气就这么被他磋磨着,想着等她兄弟回来。哪成想那搅家精……”
闲事儿没听完,莫三孚就和那群人分道了,铁生家媳妇的声音越来越小,虽说如此,但莫三孚还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了。半个月前,张四娃家侄女儿年纪到了,要说门亲,他媳妇就给那女孩说了个有钱的老头儿,那女孩不服,求倒了族里,但族里也不愿插手那个泼妇的事,就没管。那女孩儿被抓了回去,绑在家里十多天,三天前出嫁的时候,穿着一身嫁妆跳了河,救起来的时候已经没气儿了。那条河就是莫家村村里的那条河,还是在上游。
那行人说到这儿还觉得晦气,说还好他们都不喝河里的水,还好那女孩儿被捞了起来,不然膈应死人了。
莫三孚摇摇头,知道了发生了什么事,虽然觉得那女孩儿可怜,但他想得更多的是这样一个饱含怨气自绝的人绝不会就这么安安静静地去投胎的。
不过,这不关他的事,大和打击道人,若是他冒冒然然去干预,不保证没有眼红的人告发他,乱了这安静的生活。
莫三孚把水挑到家,许氏和昨天的几个厨娘子正在热菜,灶上还蒸着玉米饭。做酒席往往会剩不少饭菜,酒席过后的第二天请厨娘子到家里吃饭也就成了个习俗。莫三孚家昨晚的酒席也还剩下不少吃食,许氏就招呼了几个厨娘子一家来家里吃饭,免得放坏了。
厨娘子及其家人吃饭也摆了两张桌子,最后将那些剩菜剩饭以及新炒的肉吃完了,几个厨娘子帮着收拾好了家什也各自回家了,这个时候还未到午时,离平时的早饭也远了。
莫三孚和许氏去莫三水家借了车,将宝柱安顿好后就去了族长那儿,要先去族长那儿将莫三孚的名字添上,然后才去找里正一起去县里上户籍。
莫三孚说了户籍的事,又和里正说:“李叔,村里的地我也想买些,不知道买地有什么讲究吗?”
里正名叫李永和,读过书,有股子文雅气,原来的里正在战乱里去了,村里人也就他会写字,就推了他做里正。
李永和听了莫三孚的话,也不诧异,他老早就想过莫三孚回来肯定在外面赚了点钱,“买地没什么问题,上户籍的时候直接和县衙里主事说说就行,你要在房基还是田地?”
“都买。”
“嗯,你家目前是三口人,按规定一个人最多只能有五分房基,三个人最多就是一亩五分的房基。地的话一个人可拥有十亩地,你们三口人最多可买三十亩地,也就是说一个人最多能有十亩好地和二十亩荒地。目前房基五两银子一亩,上等土地九两,中等八两,下等七两,开荒的话只要五两一亩,开荒十亩还可以多买十亩,要买就及时买了,不然过两年就得涨价了。你想卖多少。”
里正报出来的规定相较前朝来说宽裕了很多,土地价格也低了一点,比前朝好了,莫三孚知道这是新皇帝安抚人心的手法,但不得不为此笑一下,他的资格至少可以多有二十亩地。
“按照最多的买,房基一亩五分,地的话买十亩上等水田,二十亩上等旱地,二十亩荒地。”莫三孚想了想道:“房基的话就是我家菜地后面那块地,荒地就量我家菜地沟渠那面的那片山,到哪儿算哪儿,田地的话能连片就尽量连片,不能的话散的也行。”
莫三孚一开口,李永和就瞪大了眼,不可置信地看着莫三孚和许氏,“要买这么多?”
☆、第九章、建房(上)
“嗯!”莫三孚点点头,如果不是因为他与皇室越氏有隔阂,他也想去考个功名,免了些税银和购地限制。
“你要想清楚了,你可没功名在身,这每年的税银可不少。”
“没事,李叔,就买这些吧。”莫三孚道,税银虽然不少,但收入也不少,他可以在县里开家粮店,让他娘打理,还可以带着宝柱去县里上学。
他莫三孚自己此生与官场无缘,但这世上唯有官身最受尊重,他自己不得此利也要为小侄子考虑。
李永和心底里酸溜溜的,他这辈子熟读圣贤之书,要不是战乱他早就是举人了,用得着窝在这破乡下吗?
想到这里,李永和对莫三孚的态度就有点变了,虽然没那么明显,但莫三孚能感觉得到李永和的冷谈,更后知后觉地看到自家娘恨铁不成钢的眼神。
莫三孚知道许氏和李永和的心理,李永和无非就是嫉妒、不服、不甘心,他娘则是觉得他不会做人。莫三孚有点想笑,他自傲惯了,尽管没有那种舍我其谁,但也有逍遥自在,我不干涉你,你也休想影响我的心思。
他是修道之人,虽然回归了尘世,但对尘世里的那些名利钱财看淡了很多,他此生只求送母亲安老,养育好小侄子罢了。
不过,为了小侄子,他以后也得与这尘世同化一下了。
“李叔。”莫三孚道:“我这些年在外面就得了这么些银钱,我没什么大志向,又不会经商,只能买地了,自己种不了,给村里人种也行的。”
李永和听了,心里受用不少,点点头道:“你决定好了咱们就可以去县里了,走吧。”说吧,唤了自己儿子跟着。
“好。”莫三孚应了声跟着许氏出了李永和的家门。
来到县城,去县衙核对了户籍,确认了土地购买意向,交了定钱,给主簿塞了银子,直接将在案的土地地契给了莫三孚,然后准备在管理簿子上写上莫三孚的名字。
“大人,这地的名字可以换成小孩的名字吗?”
“小孩?几岁?”
“四岁。”
“如果你想挂上他的名字也也没什么不可以,要挂吗?”
“嗯,挂。”莫三孚道:“挂我侄子的名字,莫九支。”
“三孚。”许氏在一边听了诧异,“宝柱就是个孩子,挂他名字做什么?”
“没事,娘,就挂宝柱的名字。”莫三孚对看着他们的主簿道:“就挂莫九支。”
主簿应了一声,把莫九支的名字写在了那二十亩上等田地上,这就表示那二十亩地和莫三孚没什么关系了。
“房基的名字呢?”
“也挂莫九支。”
“行!”主簿写了名字,道:“行了,等房子完工再来写房契就行了。”
得到了地契和房契,交出去一百八十七两又五千文的上等田地和房基钱,又交了五十两的荒地定金,还有五千文钱给了要和他们去量地的衙役,这一趟出门总共花了二百五十两银子。
这个数字在计划内,他拿出的五百两银子和一百两金子就是他让这个家富裕起来的资本。
出了县衙,许氏看着莫三孚,皱着眉,“三孚,你把房基、田地都挂着宝柱名下太草率了。”
“娘。”莫三孚笑笑,“我买地、买房基还不都是为了宝柱,若是挂了我的名字以后转给他的时候就得再跑一趟衙门,还得交税,直接挂着他名下就少了这些麻烦了。”
“说什么胡话,你将来还得娶妻生子,难不成你打算给你孩子留些。”
莫三孚闻言不说话,叹了口气道:“娶妻生子的事儿还早,不急。”
娶妻生子?莫三孚从来没想过,这两件事完全不在莫三孚的考虑范围,他以前可是个修道之人啊!
“怎么不急,你都二十二,村里你这么大的孩子都比宝柱大了,过几年就能娶妻了。”
莫三孚哭笑不得,不愿再同他娘说这个,转移话题道:“娘,李叔,饿了吧,咱们吃了饭再回去吧。”
“真是的,真是的,他李叔,看看这臭小子。”
“哈哈,三孚啊,你娘说得对,你早该娶妻了。”李永和说道,他妻子的娘家有一个侄女,十六岁,正在议亲,看莫三孚这模样也不差,家里也过得好,如果那孩子可以嫁给他也是件好事。
莫三孚摇头道:“缘分天定,我不急。”
莫三孚带着许春林、李永和和他儿子去一个不大不小的酒楼吃了顿饭,说实话,这酒楼的饭菜真不如他娘做的饭菜合口。
回了家,里正就带着莫三孚和许春林去看了地契上的田地,田地荒了一年,但看着土地还好。房基和荒地一样也要等人来量的,但是不妨碍莫三孚去买材料请人。
莫三孚长久未回,对建房之类的事也不了解,就去找莫三水,莫三水的父亲是个泥水匠人,手艺很好,忠县的人建房多半都会来找他,如今他年纪大了,不上架子砌墙了,偶尔给熟悉的人家做个指导师傅,不过莫三水倒是继承了他父亲的手艺。莫三孚现在就是要去找他做大师傅给自己家建房。
用石头下地基,用青砖砌墙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石头不规则,下的地基却要笔直整齐,青砖虽然方正,但墙角拐角和墙体垂直等问题都要砌墙的大师傅把关。
莫三孚不懂这些,要建一幢好的房子,不仅要好的材料,还要好的手艺,这十里八乡的地界,就莫三水父子的手艺最受推崇。
所以莫三孚首先就要去请莫三水帮忙看看需要多少青砖,木头之类的。
莫三孚和许春林去接宝柱的时候顺带就和莫三水提了下,莫三水问莫三孚想盖多大的房子。莫三孚说想盖一幢二进的院子。许春林带着宝柱先回家,莫三孚就留着莫三水家和莫三水商量具体需要多少石头打地基,多少青砖转砌墙,以及需要多少瓦片,多少木材。
一亩五分的房基地对莫三孚这样的三口之家来说很宽了,除去必须的房间,还可以建一个小花园,地方足够。
☆、第十章、建房(下)
莫三孚家后面除了他家的菜地还有一片荒地,沟渠穿过这片荒地才来到莫三孚家的菜地边,将莫三孚家菜地和荒山一分为二。莫三孚买来作房基地的土地就是那篇荒地,地点不多不少,量下来有一亩七分地,来量土地的官差直接将剩下的两分地也给了莫三孚,毕竟这两分地地点太偏,又有莫三孚家占着进去的路,没几人愿意买,就让莫三孚一并买下了,两分地还在律法的允许范围内。
差役量好了房基就去对面的荒山量取荒地,最后沟渠对面的半个山头都划给了莫三孚。差役良好地盘,将数据报给一起来的主簿,这样的“大生意”主簿也不放心交给手底下的人,也就一起来了,还可以赚点钱,何乐而不为?
主簿直接写了地契,交给莫三孚,莫三孚塞给他银钱,他颠颠重量,很满意,直接让录事大笔一挥,将房契也给莫三孚写好了。
莫三孚接过房契,瞪了半天眼,直接又塞了银子给主簿,录事也不会少。这事儿过后莫三孚也不想和官府的人打交道了,既然这主簿这么顺他的意,给他一点甜头也没什么。
盖房的材料凑齐后,莫三孚算了下日子,四月初九宜嫁娶动土,动土的时候正值农忙,莫三水组建的建房队伍没几个村里人,多半都是从村外找来的,包午饭,一百文一天,这个价钱很公道。
要知道一旦精米一贯钱,一百文可以买十多斤精米,可以够一家人好几天的。不过,乡下人吃的大多是糙粮,那可比精米便宜多了,一天一百文够买很多糙粮了。
莫三水找来的人里有一个女人,叫张小花,就是村里莫铁生的媳妇,广头村嫁过来的,身体壮力气大,干活一点也不输男人。莫三孚一看,就是那个挑着满满一旦水,从小水井走过来还大气不喘地讲故事的那个女人。
说真的,莫三孚想,张小花这个名字和这个妇人一点也不相称。
莫铁生是个穷书生,世道乱前刚刚考取了秀才,娶了媳妇,还没有一个孩子世道就乱了,世道乱了,人也不会想着要孩子。所以莫铁生家就他和张小花两个人。莫三孚听莫三水说莫铁生在新皇开的第一次恩科里又考取了一个秀才,将家里的田税免了,这些日子在家苦读,准备明年去靠举人来着。
但是莫铁生家里穷,不干活就没饭吃,幸得张小花是个能干的,男人女人的活都能干。莫三孚看着那个干得十分有劲儿的妇人,心里想着,前朝皇帝虽然昏庸,但他还是做了一点好事儿的。前朝皇帝崇尚自然,不喜欢裹小脚这种有违天道的事,刚一登基就发布法令,所有女人禁止裹小脚,这才出现了张小花这种有力气但不受束缚的妇人。
前朝皇帝在位三十年,至少有两代女子没有裹小脚,女子也体会到了不裹小脚的好处,想来裹小脚的禁令是不会撤销的了。
莫三孚想着,这个禁令还是永远实行下去吧,如果自己有女儿是不会同意她裹小脚的,那有违净明堂顺应天和的教义。
莫三水找来的这些人干活实在,手脚麻利,还有说有笑的,其中说得最欢的是张小花这个妇人,她一边挑着一旦石头,一边和帮忙做饭的莫三水媳妇杨氏说话。
杨氏闺名杨罗,杨罗的外祖家是广头村人,从小也在广头村来往,对广头村的人也是认识一点的,和来自广头村的张小花还能有点共同话题。这不,张小花和杨罗说的就是广头村张四娃家的那些事。
“嘿。”张小花挑起石头,呲笑道:“要我说啊,那就是报应,忘恩负义的白眼狼啊,老天都看不过去要收了他。”
杨罗摇摇头道:“官府的人还没查清那张四娃是怎么死的?”
“怎么查?”张小花道:“查他为什么要跳河?别逗了,罗罗,那天的事那家都看到了,那张四娃神不守舍地硬要往河里跳……有懂行的人说那是被鬼上身了,迷惑他去跳河呢!”张小花说得毫不顾忌,就怕别人不知道。
莫三孚微微皱眉,他今天就看到了张小花身上的阴气有些重,刚才她说她昨天回过广头村。如果没错的的话那是在广头村沾染上的。想来那冤死的女子已经化成了厉鬼,还是沾了人命的厉鬼。
莫三孚这边皱着眉,那边莫三水却以为莫三孚不喜欢张小花这么大嘴巴,他也知道读书人有什么非礼勿言的死规矩,便小声道:“三孚,你也别介意,张嫂和那张四娃有过节,原来张嫂是配给张四娃的,但张四娃不同意,硬生生退了亲。虽然和铁生把这日子过得好了,但是张嫂心里还是有怨气,这才张口没把门儿了。”
莫三孚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莫三水在说什么,好笑道:“三水哥你想什么啊!我没介意,只是想着那张三娃家的闺女怕是成了厉鬼了,她死的那条河正是咱们村的这条,不知道会不会被牵连。”
莫三水看着莫三孚沉凝的脸,那嗓子就是一噎,“你们读书人不是说什么子不语……”
“‘子不语怪力乱神。’?”莫三孚道:“没什么不能说的,那本身就是存在的,只是凡人无所察觉罢了。”
莫三水:“……说得高深莫测的,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小子是什么高人!”
莫三孚笑笑,将话题引到其他地方,这事儿他还真不想说。
十天后,新屋的地基就建好了,田地里正忙,地基也要晒晒,就让人休息了几天,莫三孚家里没什么事,就准备去和里正说说,将家里的田地租出去,至于荒地,莫三孚另有打算。
家里那些上等田地并不是连片的,最大的有八亩地,最少的有两亩地,莫三孚决定留下里两亩水田,两亩旱地,都靠近自家屋后的那条沟渠的下游,离家比较近。
莫三孚家的地已经和别人说好了该租的都租出去了,都是去他家干活的人商量着租的,那些人家的日子都难过,要不然也不会在农忙的时候到莫三孚家干活,莫三孚也不靠租子过活,且是荒地重作,就要了三成的租子,比官府租子少了一成,比官员私家的租子少了两成。
其中连在一片的五亩水田被张小花彪悍地抢去了,她就想着种些精米出来,卖了给她相公做盘缠。
☆、第十一章、开粮店
现在莫三孚想起来还对张小花那彪悍的话语冷汗连连。
村里租莫三孚的地的有四家人,张小花租了五亩水田,白水家租了三亩旱地,白土家租了两亩旱地两亩水田,莫雨家租了一亩水田和三亩旱地,这些人家租的地都在自家地旁边,连成片。上等田,租子只要三成,想要租地的人家怎么也不会放过。
莫三孚此次去里正那儿就是要和那几家人写一张租契,这是昨天约好的。
莫三孚道李永和家里的时候,其他几家人已经到了,莫三孚看着那齐刷刷射来的视线,差点儿抬手摸摸鼻子了。
“你们……这么早?”
“现在正是种稻子的时间,早点签了契,早点种!”张小花开口说道,她身边坐着的是莫铁生,莫铁生虽然长得和张小花一样高,但长得弱,和张小花坐在一起简直是最直接的对比。张小花说完,莫铁生嬉皮笑脸道:“我是陪我媳妇来的,三孚哥不介意吧。”
“自然。”莫三孚不在意地点点头,道:“那请李叔写契书吧!”
写了四份租契,李永和又带着人划了地方,就完事了。张小花直接拿了出头就开始整田,莫铁生想帮忙,被张小花提溜着赶回了家,张小花那股子兴奋劲看得莫三孚都有劲儿了。
莫三孚回到家,许春林就招呼他过去,说:“三孚啊,咱家那些地你打算种些什么?”
莫家原本有两亩水田和两亩旱地的,现在又加了两亩水田两亩旱地,莫三孚突然觉得头疼,他根本不会种地啊!还不如全部租出去好了。
“娘,要不咱们全部租出去好了?”
许春林瞪了他一眼,“全部租出去你吃什么?”
“娘,我想着将地全租出去,我们在县里开个粮店,您去县里看着,清闲些。”莫三孚说:“再说了,宝柱过两年就可以入学堂了,现在去县里也方便宝柱进学堂啊!”
事关宝柱,许春林也犹豫了,宝柱是他们家唯一的一个孙子辈,想要后辈出人头地是所有家长的愿望。
“娘,今年的地咱们就先种着,毕竟刚租了些出去。”莫三孚说着,转口道:“不过,地我来种,但是县里的粮店您去打理?”
“好,按你说的做吧!”
许春林同意了,莫三孚就松了口气,说实话,他并不愿意花那么多的时间去照料庄稼,他介子袋里的金银足够祖孙三分安安生生活到老,再不济他还可以去……好吧,去秘密抓鬼。
说做就做,莫三孚套上马就去了县城,先去了县衙,他想在县里开粮铺,肯定脱不开县衙,这真是烦,不若还是去考个举人秀才?反正他和越氏交往的时候用的是道号并不是名字……这念头刚起,莫三孚就将其甩开了,还是不要多生事端了。
县衙里的主簿收了莫三孚不少好处,对他的态度也比第一次热情了不少。
“大人。”莫三孚恭恭敬敬行了一礼。
“莫小子这是又有事?”
“是。”莫三孚道:“小子想在县里开家粮铺,不知道需要什么程序?”
“那可好。”主簿笑道:“今上刚颁布皇令,鼓励农商,是以现在在县里开店铺只需要有间铺子,然后去县令大人那儿报备一声,签下店铺契约就成了。”
主簿带着莫三孚亲自去面见了县令,通过官方牙行,寻到了一间不错的店铺,直接买了下来,很顺利就签下了契约。不仅是契约,县令还答应将县里的粮食卖给莫三孚,算是暂时解决了粮食来源。当然,这其中莫三孚的“孝敬”可不少。
契约拿到手,和主簿约好三天后道粮库取粮后,莫三孚就松了口气,至少不用再进县衙了。
莫三孚去看的店铺,铺子有两个门面,后面有一个小院,不大,只有三间屋子、一个有两间屋的厢房和一个厨房,但最重要的是,那个小院边上就是个仓库,方便存粮,院里还有一口井,不愁水的问题。
虽然花了不少钱,但莫三孚对铺子很满意,这铺子打扫一下就可以用了,莫三孚看来铺子就牵着马去了牙行,直接去找人牙子。
“公子,你这是来买人?”那人牙子看着莫三孚牵着马朝牙行走来,立马就凑上去,笑眯眯的。
莫三孚点了点头,“想买一个会烧饭的小丫头和一个小小子还有两个青年。”
“那,公子,小的领您去看看。”
“嗯。”
“说来,我们行里有一对兄妹,那对兄妹有人想买,但死活不愿分开。公子您知道的,咱们这是官府的牙行,即使是卖人也不能强求,就这么一直将人放在了这里。您去看看,如果满意了,您行行好将他两领走,不然时间到了他两就会被强卖了。”
莫三孚瞥了眼人牙子,眼神没那么冷了,点点头,示意他带他去看看。
“好嘞。”人牙子笑眯眯的,“公子,那兄妹两绝对合您的意,那小姑娘是会做饭的,那哥哥虽然沉默寡言,但是个靠得住的,要不是打了叔叔婶婶家的孩子也不会被叔叔婶婶卖进来。”
莫三孚跟着人牙子后面,看到了那两兄妹,那两兄妹正在干活,手脚麻利,神情认真,哥哥大约十四岁,妹妹十二岁左右。且那二人有些像他认识的一个人。
“就他俩吧!”
“好嘞。”人牙子闻言应了声,立即去招呼那两兄妹,“嘿,小子,带着你妹妹过来,有人愿意买你俩了。”
那哥哥闻言,微微皱眉,警惕地看着莫三孚。莫三孚看着那眼神,心里很是欣赏,那个眼神真不错,够狠,好好培养,将来可以是小侄子的一个不小的助力。
“小子干嘛,有人愿意将你俩一起买走,你想干嘛?”
“谁知道他有没有什么歹心。”那男孩瞪了人牙子一眼,不屑地说道。
“买你妹妹是为了照顾我娘,买你是为了给我侄子作伴。”莫三孚看着那小狼崽子似的冷酷眼神,面无表情说道:“也不是非你们不可。”
人牙子一巴掌拍在那小子头上,“臭小子,别嚣张,过几天再没人买你们就要被强行发卖了,到时候别说让你俩一起了,就连你妹妹会不会去什么不清白的地方也没人说得清,你跟不跟这位公子?”
那小子被人牙子说得脸色苍白,咬牙道:“跟!”
莫三孚没说话,只应了声让人牙子给他找两个青壮年,因为小姑娘太小,莫三孚又买了一个婆子。这回比较顺利,很简单就买下来了,毕竟时间到了没被买走的人都会被强行发卖,到时候去了什么乱七八糟的地方也没人知道。
莫三孚付了银子,拿了那些人的卖身契就将他们带回了铺子。
作者有话要说: 双更如何?
☆、第十二章、姑姑
“厢房很好,以后你们就住在厢房里,男的一间屋,女的一间屋。”莫三孚指着院子里的厢房道:“时间还早,你们将厢房打扫一下就可以住了,然后将这铺子里里外外打扫一下吧。”
“是。”众人应是,各自去院子里找工具开始打扫屋子,连那小丫头也不例外。莫三孚看着众人去干活了,就牵着点心出门去了木行,和木行的人定了一辆马车和一个牌匾、还有装米粮的大小木桶和名称牌子,牌匾的名字用小侄子的名字合一下,就叫“九宝粮店”。顺带买了木行的一些废木料,店里没木柴,现在也没法买,先买这些应应急。其它的家具是附带的,能将就用着,莫三孚不懂这些,只想着等许春林来了后慢慢添上。
不过,再怎么讲究,那厢房里是空的,莫三孚还是买了四张床,四张五尺宽八尺长的床,分别放在厢房里。床是木行打好了卖的,一般的庄户人家也就能买这样的床。木行的人只需带着拆开的床去店里,然后组装到一起就行了。
莫三孚给了木行伙计一个地址,没有和他们一起回店里,出了木行就去了成衣店,给那几个人一人买了一身衣服,又扯了几匹布,够那行人一人一身好衣衫和两身粗布衣,还有些针线,让那婆子给那几个人做衣服。
莫三孚买了店里人的衣服,又买了些上好的布料,这是给他娘和小侄子的。
莫三孚带着衣服布匹回到店里,厢房已经被打扫出来了,木行的人早就装好了床回去了,现在那几人正在打扫主屋和仓库。眼看就快午时了,莫三孚又出门去,直接去酒楼要了一桌饭菜回来。
“行了,都过来吃饭。”莫三孚和小二哥说了让他半个时辰后来取碗筷,将饭菜摆好,让那几个人来吃饭。
这些人很久没吃好了,莫三孚也不敢叫油腻的饭菜,桌上的菜只有一道鸡肉汤是荤的,其他的都只是加了点肉的小菜。
那五个人看着莫三孚和那桌子菜,有点拘谨,但还是忍不住盯着那些菜流口水。
“行了,坐下来吃吧,顺便说说你们的名字,祖籍何处。”
莫三孚话落,几个互相看了看,那哥哥就拉着他妹妹坐到了桌子上,其他人见此纷纷坐上去。
“我叫尹黙,我妹妹叫尹音染,祖籍是三水县,因为打了叔叔婶婶家的小儿子被卖的。”
莫三孚点点头,示意那兄妹俩吃饭,然后将视线放到那两个青年中留着络腮胡子的人脸上。
“我叫郑大壮,祖籍雍州辉县,为了给我老娘治病卖身入大户人家,后来那家人家败了,被抄家了,家里无关的奴仆就被卖了,现在我家就我一个人。”莫三孚让郑大壮吃饭,看向下一个青年,这个青年气度不凡,应该是落败的大户人家的人。
“我叫云枫,京都人士,被发卖作为奴仆的。”莫三孚点点头,云枫就自动开始吃饭,那吃相可比其他三个人优雅多了。
“老婆子我姓于,祖籍就在这忠县,是前朝的宫女,出宫后被家人卖了,老了又被主家卖了。”
莫三孚让于氏吃饭,等他们吃完,莫三孚将买来的衣服交给他们,接着就带着于氏和两个小兄妹去买被褥、碗筷之类的物品。莫三孚和五个人将店里打扫完毕后,天已经晚了,吃了晚饭后,莫三孚让几个人自己去烧水洗澡,莫三孚只草草洗漱了一下就在新屋子里睡了一宿。
莫三孚买的这几个人背景都不清楚,他们自己也说得模模糊糊的,不过莫三孚不在乎,他选人,看的是天理和因果,这几个人即使是不怀好意也不是会伤害他娘和小侄子的人。
第二天,莫三孚起床后将钥匙交给云枫,又给了他十两银子,“这是你们这几天的用度,是买菜回来做饭还是去酒楼吃随你们,三天后木行的人会来送牌匾和木桶、架子,桶十个,架子两个,我不在的话你就先收下,告诉老板我回来去付钱。”
云枫点点头应下了,莫三孚没再说什么,让他们继续干活就牵着点心离开了,今天新房重新开工,他的回去看看,顺便将许春林和宝柱接来。
莫三孚回到家,家里建房的人已经来了,有人在砌墙,有人在背青砖。因为新房的外墙面和地面都是青砖,几根主要的柱子也是青砖,所以青砖尤为多,连着砌墙的糯米、粘土和砂石用得也多。
莫三孚和莫三水以及其他人打了个招呼,将点心安顿好就去帮忙,尽管整个房子全部包给了莫三水组建起来的修建队,但怎么说都是自家屋子,帮把手也没什么,而且有主人帮把手,这些人干活也要快些好些。人就是比较贱骨头,除了那种特别的老实人,谁不会想着偷懒?只有主人家看着,那心里才会有注意力集中点,做得好点。如果是老实人,主人家都轻松很多,只是那种老实人毕竟只是少数。
狠狠地干了一天活,晚间的时候莫三孚很快就入睡了。第二天天没亮,莫三孚就起床将家里的水缸挑满,接着就带着点心去了属于自己的那座后山上,借着初生的太阳开始修行,莫三孚休息的是净明堂纯正的道家灵法,专克阴邪之物,也能破除阴邪,回归正统。
莫三孚修炼入境,醒来时就听到了不小的吵闹声,临近家门就听到了有个妇人大声讽刺道:“哈,你许春林是什么好东西?谁不知道县城里那个林老板,啧啧,没想到啊,你老牛吃嫩草!呸!也不嫌害臊。”
“莫云娘,不要以为谁都是你这个婊子。”许春林的声音狠狠道:“自己当了婊子就以为别人都是婊子了!”
“许春林,别狗嘴里吐不出象牙。这村里谁不知道县里的林老板对你好啊,他不是看上你这老太婆了是什么?别说什么报恩、报恩,恶心。”
“哼,不知道是谁是狗!自己没心没肺,不要爹娘公婆,就以为全天下人和你一样黑心眼啊!你以为你忘恩负义,人家林老板也和你一样?少往自己脸上贴金!”
“哼,我家的事关你屁事,总比你老牛吃嫩草,不要脸来的好!呸!”
莫三孚牵着点心走进院子,向吵架声音那处走去,点心有了点灵智,听得懂人说话,被莫三孚牵着还不耐烦地打响鼻,拿它那大眼睛瞪那个和许春林吵架的妇人。
作者有话要说: 吵架神马的,还真是困难,┭┮﹏┭┮
☆、第十二章、上行下效
点心的一声响鼻让现场静了下来,都向莫三孚看来,莫三孚这才看向那个和他娘吵架的妇人,莫云娘,莫三孚血缘上的姑姑。当年执意去京城找情郎,被关着也想法逃了,这一去就没了十年的音信,后来和她情郎回来了,二话不说就和莫三孚的爷爷奶奶断了关系。
她原来的情郎并没有娶她,只将她抬成了妾,没多久就失宠了。后来她情郎家败了,她身为下等妾室就没被牵连,回来嫁给了个鳏夫,哪知道没多久就被传出来她逼死公婆的消息,她的丈夫一气之下瘫了,说什么都要把这女人休了。后来不知道她又走了什么路子,嫁给了村里一个老光棍,一直到今天,那老光棍早死了,她就带着两个孩子住在村子的另一头。
今天不知道为什么跑来这儿了!莫三孚面无表情,那眼里却可以看到满满的寒冰。
莫三孚生气时没什么表情,但那一身的煞气就回毫无遮掩地释放出来,莫三孚知道自己煞气浓重,他师父画明真人也知道,因乱世那几年,他用清沉道人、神算子的身份游荡在战场,直接的死在他手上的人就不少,更别说间接间接死在他手上的人了。
好在净明堂属道家正统,道家功夫即使不能将那一身煞气化了也能掩藏、压制一下。
莫三孚放开因为自己身上的煞气有点颤抖的点心,一步步走到莫云娘面前,看着面前这个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女人,勾起唇角:“滚!”
莫云娘吞吞口水,下意识退了好几步,本想就这么走了,余光看向许春林时又看到了那一桌子的酒肉,顿时壮起了胆子,嫣然笑道:“哎哟,三孚啊,什么时候回来的,怎么都不来看看姑姑,姑姑可是很想你啊!”
“呵。你是谁?”莫三孚冷笑一声,那俊脸上闪过的刹那的光辉,就像那在修行界的天之骄子清沉道人,战场上的军师神算子所展现的那样,高贵不可侵。
不知是被吓到的,还是……被迷倒了,莫云娘竟然就这么呆愣地看着莫三孚,不说一句话。
莫三孚微微皱眉,将全身煞气收起来,但是那脸上高傲的神情未来得及收,就在这时,村长来了。
李永和来的时候正好看到莫三孚冷冰冰地看着莫云娘,就像看着一块垃圾,嫌弃、不屑、厌恶,那高傲的眼神真真是高贵无比。
那一瞬间,李永和就恨不得自家有个适龄的闺女可以嫁给莫三孚,这么一个人,一看就不是池中物,便宜了外家人了。尽管这么想,李永和坚定了要帮自己外家和莫三孚说媒的心思。
村长来后,三言两语将莫云娘哄回家去,莫三孚才在一边从张小花嘴里听了今儿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原来今儿莫三孚前脚刚离开家,莫云娘就揣了几个鸡蛋上门了,说是她听说莫三孚这个侄子回来了,就来看一下。许春林和莫云娘早便是不合的,这回看她上门,虽然心里不喜,但也没甩脸子。
莫云娘却不放过许春林,拉着许春林不停地问莫三孚什么时候回来,说着说着就说到了莫三孚的婚事,这回许春林时听明白了,那话里话外就是想将她家那个女儿嫁过来。
这回许春林不干了,别说和莫云娘亲上加亲许春林不会同意,就算那个女孩和莫云娘没半点关系,许春林也不会让她进她莫家门,她那女儿想进自家门,下辈子都不可能。这周边谁不知道莫云娘的女儿就是个假善良的恶毒女人。
莫云娘的夫家姓瞿,女儿名叫瞿凤,比莫三孚小两岁,今年二十,还是个老姑娘。尽管瞿凤是个老姑娘,但她是整个莫家村最漂亮的女人这点不会有人质疑。漂亮的女人总会有那么点自傲,瞿凤在十六岁时也曾许过人家,是县里的一个富户,据说媒人已经换了婚贴,就差正正规规行个定礼了。
在忠县这一带,定礼又叫八字酒,就是男女双方两家合了八字,定下了两家孩子的婚事后的一种酒席,这酒席是女方家办的,请的也是和新嫁娘关系好的人家,男方会带上聘礼上门,并带上一些吃食,招呼女方家的客人。男女双方都会在定礼上见对方一面,也就算不上完完全全的盲婚哑嫁了,不得不说,这个礼还是能体现一下前朝对婚姻和男女之防的宽容了。
话转回来,瞿凤和县里富户人家合了八字,按理,这莫云娘怎么都得给女儿办个定礼的,但是瞿凤订婚时天下已经开始乱了,表面的安静不过是粉饰太平,在那个世道,谁拿得出银子办酒席?莫云娘本想上男方家提前讨了聘礼办酒席,还说把他们没钱办定礼,让男方家看着办。但这男方家不是那么好相与的,当下就说了那就不办定礼了,这世道还办什么酒席?于是瞿凤的定礼就这么推了,这瞿凤以为她的婚事就这么定下来了,走在村里腰杆都直了不少,那看人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不过被捧得高了,瞿凤也看不清了自己,突然听到了县里富户的男人已经有了几门妾,有一个还怀孕了,气得瞿凤就找上了门,看见那个妾,张嘴就骂,骂的话语极为难听,张小花也没给莫三孚复述。
后来瞿凤和那个富家少爷推搡之间让那妾室落了红,好不容易才保下孩子。回过神的富家少爷当下就给了瞿凤一个巴掌,那个富家少爷受过伤,大夫说他很难有子嗣,在县城里都传开了的,所以那些稍微体面点的人家都不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过去守活寡,这才给了瞿凤嫁入县城的机会。
这富家少爷妾室、通房众多,好不容易有了子嗣,差点给瞿凤害了去,怎么不生气?哪曾想,那富家少爷还就在当天失去了一个孩子,那是瞿凤的孩子。
瞿凤失去了孩子,大夫说她很难再有孩子,那富人家这时候那肯再要这么一个不会有孕还心思恶毒、不检点的女人,反正定礼没办,那男方家里就直接悔婚了。
瞿凤被退婚后也不是没人愿意娶她,毕竟前朝对女子真的很宽容,且瞿凤是真的漂亮。但是还没等瞿凤修养好议婚,战乱就爆发了。
作者有话要说: 父母是儿女的第一任教师,父母怎样,有时儿女就会怎样,尽管不是所有人都这样。
所以这章叫上(父母)行下(儿女)效
☆、第十四章、去县里
“哼哼,不守妇道,还心思恶毒的女人,这好人家的男人哪个会娶?”张小花最后不屑道:“而且,这乱了的这几年为了活下来都不知道被多少人睡过了。”
旁边的人听着张小花这么直白的话语都有些尴尬,杨罗更是直接瞪了她一眼,莫三孚倒是无所谓地笑笑,然后去安抚他娘。
他从未想过娶妻,就算有一天顺了许春林的意去娶妻,那必定是娶一个省心安静的女人,绝不会像瞿凤那样无德、闹腾的女人。
莫云娘走后,大家伙都闭口不提她,都各干各的去了,莫三孚找到莫三水让他帮着看着一下,他要送许春林去县里。
“怎么突然想着去县里了?”
“我出去这几年也得到了些银钱,不想我娘再去种田就想着在县里开个铺子,让她不那么累。”
“嘿你小子,有出息。”莫三水听了没什么情绪,大大咧咧地一巴掌拍到他肩上,笑道。
莫三孚笑笑,和莫三水说了几句话,让他娘收拾一下要带上的东西,莫三孚直接就给他们送到县里去。
“这么快。”许春林愣了一下,不可置信地看着莫三孚。
“嗯。”莫三孚点点头道:“房子都买好了,家具都是现成的,被子、褥子也换了新的,您就带上两身欢喜衣服就行了。今天咱们先去给宝柱请夫子,您也去县里逛逛,看看有没有什么缺的。”
“这事儿办得……也忒快了吧!”许春林笑眯眯地咕哝着去收拾东西,莫三孚就牵着点心去莫三水家里借牛车。
其实莫三孚原本不想这么快就让许春林他们去县里的,毕竟那里一切都还没有成形,不过自他回来后,想要给他说亲事的人不少,早点送走家里人也见点上门的媒人。
许春林没带多少东西,就真的只有两身换洗衣物。
莫三孚接过他娘手里的包袱,将宝柱抱到车上,然后扶着许春林上车。莫三孚坐在车上,仍由点心拉着向前走,刚走到村口就看到几个妇人向他们招手。
“春林这是去哪儿呢?”
“县里呢。”许春林道,“他婶子这是要去哪儿?”
“哎,县里?”那妇人一脸惊喜,“我和明华儿也是要去县里,可以一起吗?”
“那是顺路,就上来吧。”许春林明显有点不自在,但还是点点头,“三孚,让点心停一下吧。”
莫三孚没说话,只是听话地停了下来。
这一呼啦的,不怎么舒服的车板上就上来了五个妇人。
“春林,你们这是一家子去赶集。”说话的是那个叫住他们车的人,莫三孚知道这个人,说确切点,这个村子里和他家相近的人莫三孚认识得差不多了,他本就是聪明之人,加上修道,明脑清目,想要迅速记住几百个人没什么难的。
这人叫张燕,是村长李永和家的二弟李永山的媳妇,和李永山有五个儿子。李永山在乱世前就是一个账房先生,现在是在一个油铺里做掌柜,家里的田地早早就分给了五个儿子,连吃喝都分开了,算是变相分家。这家里没什么吵闹的事儿,家和万事兴,不仅这李永山在县里做掌柜,生活殷实,连他的几个儿子那生活水平在村里也是上等水平的。为此,这张燕在村里的话语权总是高点。
张燕拉住的那个叫明华儿的新妇是李永山的三儿媳妇,三个月前才嫁到莫家村李永山家,是个长得很漂亮的女人,有点江南水乡俏佳人的味道。她走在村里谁都愿意扭头看上几眼,就连莫三孚这种见过不少美人的人也不免多看一眼,但就是这一眼让莫三孚皱起了眉头,这个叫明华儿的女人身上真是有不少怨气啊!
莫三孚收回视线,没再多想,这乱世才过一年多,冤魂怨鬼是不少的,纵有京中正统龙气压制,这一时半会儿也是压制不住的。
莫三孚没再听妇人们的谈话,闷头赶车,车上多了几个人,车的速度就没刚才那么快了,但是还是没花多少时间就到了县里。
在县城门口大家都下了车,看着县城打开城门,人群来来往往,莫三孚反应过来张燕说的赶集是怎么回事。
马车在人群里走走停停,过了好一会儿才抵达自家的粮店。
马车直接从后院小巷里赶进了院子,刚进院子,就看到郑大壮警惕地看着他,待看清了莫三孚的面貌才松了口气,笑道:“主子,您这么快就回来了。”
莫三孚瞥了眼郑大壮,淡淡地点了点头,“嗯,他们人呢?”
郑大壮笑道:“店里没什么事,云枫不知道从哪儿摸出一本书来,他在屋里看书,于婆在教小音染刺绣,尹黙在旁边看着。”
郑大壮正说着话,云枫就从屋子里出来了,他换了莫三孚买的衣服,普通的窄袖长衫,穿着他身上也有贵公子的气势,云枫向莫三孚走来,行了了个礼,“主子。”
“嗯。”莫三孚没说话,因为于氏带着尹氏兄妹出来了。
一一和莫三孚打了个招呼,莫三孚就抱着宝柱,将自己娘引到主屋,“这是我娘和小侄子。以后这店多半是我娘看着,你们听她的即可。”
“老夫人、小少爷。”这五个人里最重规矩的是宫廷里出来的于氏和曾经是贵公子的云枫,这两个人受过的礼节教导是完全相反,一个是为人奴仆的礼节,一个是为人主子的礼节,但这都不会妨碍他们遵守礼节,莫三孚话刚落,这两人就到头行了礼。
第2节
恋耽美
第2节
莫三孚这么一说,几个大老爷们也不废话了,提着自己的小酒还有给孩子们的糖带着自家媳妇就回家了。
作者有话要说: 下一章开始买田置地盖新房︿( ̄︶ ̄)︿
☆、第七章、买地(上)
忙了一天,许氏和莫三孚也累了,宝柱更是早早地自个儿爬上1床睡了。
“娘,你快去洗洗睡吧,剩下的我来收拾。”莫三孚看着他娘在整理剩下的饭菜,连忙让她去睡。
“嗯,马上好了。”许氏将一盆青菜用干净的簸箕盖好,道:“今天用了这么些柴火,家里的柴不够这个月的了。哎,三孚啊,虽说你救了林老板,但是那林老板对我和宝柱那是真的好,知道我不能上山砍柴,就让人每个月给我送一个月的分量来,还常常接济我们。这恩情怎么都够了,过些日子林老板回来了咱们就去谢谢他。”
“嗯,我知道了。”莫三孚点点头,让他娘去睡觉。
不用他娘说,莫三孚自己都知道自己得好好感谢一下林老板,今天听村里人有意无意的提起,他就知道如果没有这个林老板,他娘和小侄子绝对不会过得这么清闲,别的不说,家里的那几亩地他娘肯定会自己去种,而不是给别人种。
他娘在前些年战乱的时候就掏空了身体,如今看着精神,但莫三孚知道他娘的身体不爆发则已,一旦爆发绝对会就这么去了。如果再去种田更熬不了几年的。
还有宝柱那孩子,他娘说了,那孩子是乱平了后才养起来的,小孩子正在长身体,容易补起来,所以才有今天这番白嫩模样。不用想,林老板平时肯定送来不少补品,他昨天整理家什的时候还看到了一盒燕窝,他娘说林老板送来的,她没舍得吃,就偶尔炖些给宝柱吃。
莫三孚吸了口气,将灶窝里的火炭用木灰盖上,家里的鸡和马还有厢房及院门等检查一遍就吹了油灯回房了。
第二天,莫三孚起床后从自己介子袋里拿出一百两金子和五百两银子放在自己带回家的包裹里,然后拿到了桌子上。金银之物对修道之人来说只是行走俗世的必须之物,虽对他们的修行没有多大用处,但总会存下一些的,且他们这类功力深厚的道人,得到的报酬也很多。
“娘,先别忙,过来看看。”
“怎么了?”许氏擦了擦手,走到堂屋的桌子边上。
“这是一百两金子和两百两银子,我想问下您要怎么用?”
许氏一下子呆住了,愣愣地看着桌子上那两个金锭子和一堆银锭子,完全不知道说什么。
“你……你,三孚,这那儿来的?这……这……”
“娘,别激动。”莫三孚笑笑,“这些钱都是正当来路的,我前些年不是去云州上学了吗?那时候认识了一个人,他是现在皇室的家臣,现在的将军。战乱起后我就跟着军队,战后论功行赏,我没要官职,就要了些银钱回来了。”
莫三孚修道的事没和莫根他们说过,家里人都以为他去云州读书。事实上,他不仅在云州读书,还在云州修道。不过,莫三孚也没忽悠家里面,因为修道,脑清目明,好歹在乱世前得到了一个举人身份。
“这……为什么?”
“我在官场上得罪了一个有权势的人,只能识时务离开官场。”莫三孚说道,他这话也没错,他得罪了这天下最有权势的一家子,害了师门,只能离开那个父亲期待他进,朋友希望他入的名利场。
“离开了也好,也好。”许氏呆愣了许久才说道:“回来了能好好活下去,回来了就好啊!”
“娘,这银子。”
“你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吧,娘都支持你。”经过了这么多的事,许氏已经看得开了,人活在世上短短几十年,那些名利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过得开心就行了。
“那我去买些地,再把咱们家的房子修一下吧。”因为战乱死了很多人,那些人的土地就由官府收了,再卖给其他人,解决这乱世之初的尴尬,但是为了鼓励农耕,那些土地的价格普遍较低,莫三孚就想着自己不喜经商、不入官场,不能给小侄子留下大财富、权势,只能多买点地,就算小侄子没什么出息,靠着这些地也能安稳过上一辈子。
至于房子,这是他爹和他娘成亲时建的,已经二十多年了,这木石结构的主屋虽然还能撑过十多年没问题,但看着总有些不安全,可以翻修了,而厢房和牲畜房是茅草房,也可以换了。
“嗯,也好。”许氏道:“原来林老板也想帮我们修房子,只是不想太麻烦他也就算了。”
“那去上户籍的时候就和里正说说吧。”
“嗯。”许氏点点头,“昨天的酒还剩多少?家里还有两块块腊肉,等吃了饭咱们就去里正那儿弄户籍。”
“酒倒出来能有两小坛,肉的话带上点新鲜的吧。”莫三孚道:“我去县里买。”
“不用了。”许氏摇摇手,“肉就带那腊肉,再带上你给宝柱买的糖果就行了。”
“那是给宝柱的。”莫三孚哭笑不得,“拿去送礼好吗?”
“好,怎么不好?”许氏道:“待会儿牵上点心就成了,待会儿我去你二婶家借他家牛车来,让他们也坐坐马车。”小老太太说着一副恩赐的模样。
莫三孚看着他娘那摸样,哭笑不得,笑道:“我去借就行了,娘你看着宝柱。”
许氏口里的二婶就是莫三水的娘大杨氏,是莫三水的妻子小杨氏的表姑。
莫三水家就在莫三孚家山脚对面,他家地势较矮,比村民们行走的大路矮一点,就在屋后加了个小屋,开了扇窗户卖些小东西,比如盐之类的调料,比县里贵上一点,但不多,就当是个跑腿钱,村里人缺盐了临时买点凑合一下也是经常性的。还有糖果,一个铜板三颗,莫三孚记得以前自己和弟弟三张就很喜欢去那儿买糖果,二婶还会送上一颗。
因为弄了个小卖部,加上人勤快了,莫三水家的生活过的相对好些,有牛有车,不过没有马。
许氏听了,摇摇手,“带着宝柱一起去,把他放你二婶那儿,我和你一起去县里。”
“好!”莫三孚妥协了,也不再争,“先吃早饭。”
莫三孚趴开盖在灶窝里的木灰,火红的火炭就露出来了。莫三孚往里添了点细柴,用吹火筒吹了两下,火就燃起来。莫三孚慢慢起身用高粱锅刷把锅洗了,往里添了点水,然后慢慢往灶窝里添柴。
作者有话要说: 就不信发不上去
☆、第八章、买地(下)
火烧稳了,莫三孚让许氏看着,自己整理了水桶往小水井挑水去了。
天还灰蒙蒙的,但是村里的人已经起了,勤快些的也已经走在路上去挑水了。每个人在小水井边上各占一个位置,将水桶舀满,摘几片干净的叶子放到水桶里一个使劲儿挑起就走,都是挑惯了水的人,就算是妇人,走在路上还能轻轻松松地聊天。
“嘿,最近广头村的事儿听说了吗?”说话的是一个年轻媳妇,长得壮实,嗓门也大,又没有可以压低声音,这一路上的男人女人都听到了。
“听说了呢。”后面一个妇人接口,“不就是那张四娃家恶婆娘想买侄女儿买不成,把人逼死了。”
“铁生家的,你清楚?”这回接口的是个男人,村里有名的婆妈光棍,他口里的铁生家的媳妇就是广头村人。
“知道,这事儿还得从世道乱了之前说。那张家那恶婆娘就是个没心没肺的,张四娃更是个缺心眼的。”铁生家媳妇道:“张四娃从小就没娘,三岁的时候死了爹,他大哥二哥各自成家,都不想要他三哥那半大小子和他那个小娃娃,就分了点地给张三娃,让张三娃养他。张三娃是他三哥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给他娶了媳妇,盖了房子,没有一个人说张三娃不是个仁义的。可是啊,他养了个白眼狼,还给白眼狼娶了搅家精,张四娃娶媳妇没多久就闹起了分家,张三娃寒心啊,就分了。”
“这是倒了血霉了。”那光棍儿评价道。
“还有更倒霉的。”铁生媳妇满脸不屑,“本来这也没什么,两家人各过各的也就过了,可是啊,张四娃学人家进赌场,欠了好大一笔账,就去求张三娃。毕竟是一手养大的,张三娃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张四娃去死吧?就上山去猎了只熊卖了给他还债,那张三娃是个没福气的,给他弟弟还了债没钱治伤,就这么去了,张三娃他媳妇一口气没上来也去了,张三娃他儿子说是去什么地方读书去了,就留下一个闺女。那搅家精也是个人精儿,想要霸占张三娃家田地房子,就把那闺女接过去了,那闺女那时候还只有九岁,就被她磋磨得哟,那叫一个可怜。”说着还啧啧几声。
“后来呢!”
“后来乱了,不就是逃到了山里了吗?那闺女也不知道怎么过下来的,就这么活下来了。世道好了,那闺女就回了自己家,那时候大家都难过。张四娃家那搅家精不得了了,想要占张三娃家房子和地,厚脸皮说那是她家的,那闺女无法,只得咽下这口气就这么被他磋磨着,想着等她兄弟回来。哪成想那搅家精……”
闲事儿没听完,莫三孚就和那群人分道了,铁生家媳妇的声音越来越小,虽说如此,但莫三孚还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了。半个月前,张四娃家侄女儿年纪到了,要说门亲,他媳妇就给那女孩说了个有钱的老头儿,那女孩不服,求倒了族里,但族里也不愿插手那个泼妇的事,就没管。那女孩儿被抓了回去,绑在家里十多天,三天前出嫁的时候,穿着一身嫁妆跳了河,救起来的时候已经没气儿了。那条河就是莫家村村里的那条河,还是在上游。
那行人说到这儿还觉得晦气,说还好他们都不喝河里的水,还好那女孩儿被捞了起来,不然膈应死人了。
莫三孚摇摇头,知道了发生了什么事,虽然觉得那女孩儿可怜,但他想得更多的是这样一个饱含怨气自绝的人绝不会就这么安安静静地去投胎的。
不过,这不关他的事,大和打击道人,若是他冒冒然然去干预,不保证没有眼红的人告发他,乱了这安静的生活。
莫三孚把水挑到家,许氏和昨天的几个厨娘子正在热菜,灶上还蒸着玉米饭。做酒席往往会剩不少饭菜,酒席过后的第二天请厨娘子到家里吃饭也就成了个习俗。莫三孚家昨晚的酒席也还剩下不少吃食,许氏就招呼了几个厨娘子一家来家里吃饭,免得放坏了。
厨娘子及其家人吃饭也摆了两张桌子,最后将那些剩菜剩饭以及新炒的肉吃完了,几个厨娘子帮着收拾好了家什也各自回家了,这个时候还未到午时,离平时的早饭也远了。
莫三孚和许氏去莫三水家借了车,将宝柱安顿好后就去了族长那儿,要先去族长那儿将莫三孚的名字添上,然后才去找里正一起去县里上户籍。
莫三孚说了户籍的事,又和里正说:“李叔,村里的地我也想买些,不知道买地有什么讲究吗?”
里正名叫李永和,读过书,有股子文雅气,原来的里正在战乱里去了,村里人也就他会写字,就推了他做里正。
李永和听了莫三孚的话,也不诧异,他老早就想过莫三孚回来肯定在外面赚了点钱,“买地没什么问题,上户籍的时候直接和县衙里主事说说就行,你要在房基还是田地?”
“都买。”
“嗯,你家目前是三口人,按规定一个人最多只能有五分房基,三个人最多就是一亩五分的房基。地的话一个人可拥有十亩地,你们三口人最多可买三十亩地,也就是说一个人最多能有十亩好地和二十亩荒地。目前房基五两银子一亩,上等土地九两,中等八两,下等七两,开荒的话只要五两一亩,开荒十亩还可以多买十亩,要买就及时买了,不然过两年就得涨价了。你想卖多少。”
里正报出来的规定相较前朝来说宽裕了很多,土地价格也低了一点,比前朝好了,莫三孚知道这是新皇帝安抚人心的手法,但不得不为此笑一下,他的资格至少可以多有二十亩地。
“按照最多的买,房基一亩五分,地的话买十亩上等水田,二十亩上等旱地,二十亩荒地。”莫三孚想了想道:“房基的话就是我家菜地后面那块地,荒地就量我家菜地沟渠那面的那片山,到哪儿算哪儿,田地的话能连片就尽量连片,不能的话散的也行。”
莫三孚一开口,李永和就瞪大了眼,不可置信地看着莫三孚和许氏,“要买这么多?”
☆、第九章、建房(上)
“嗯!”莫三孚点点头,如果不是因为他与皇室越氏有隔阂,他也想去考个功名,免了些税银和购地限制。
“你要想清楚了,你可没功名在身,这每年的税银可不少。”
“没事,李叔,就买这些吧。”莫三孚道,税银虽然不少,但收入也不少,他可以在县里开家粮店,让他娘打理,还可以带着宝柱去县里上学。
他莫三孚自己此生与官场无缘,但这世上唯有官身最受尊重,他自己不得此利也要为小侄子考虑。
李永和心底里酸溜溜的,他这辈子熟读圣贤之书,要不是战乱他早就是举人了,用得着窝在这破乡下吗?
想到这里,李永和对莫三孚的态度就有点变了,虽然没那么明显,但莫三孚能感觉得到李永和的冷谈,更后知后觉地看到自家娘恨铁不成钢的眼神。
莫三孚知道许氏和李永和的心理,李永和无非就是嫉妒、不服、不甘心,他娘则是觉得他不会做人。莫三孚有点想笑,他自傲惯了,尽管没有那种舍我其谁,但也有逍遥自在,我不干涉你,你也休想影响我的心思。
他是修道之人,虽然回归了尘世,但对尘世里的那些名利钱财看淡了很多,他此生只求送母亲安老,养育好小侄子罢了。
不过,为了小侄子,他以后也得与这尘世同化一下了。
“李叔。”莫三孚道:“我这些年在外面就得了这么些银钱,我没什么大志向,又不会经商,只能买地了,自己种不了,给村里人种也行的。”
李永和听了,心里受用不少,点点头道:“你决定好了咱们就可以去县里了,走吧。”说吧,唤了自己儿子跟着。
“好。”莫三孚应了声跟着许氏出了李永和的家门。
来到县城,去县衙核对了户籍,确认了土地购买意向,交了定钱,给主簿塞了银子,直接将在案的土地地契给了莫三孚,然后准备在管理簿子上写上莫三孚的名字。
“大人,这地的名字可以换成小孩的名字吗?”
“小孩?几岁?”
“四岁。”
“如果你想挂上他的名字也也没什么不可以,要挂吗?”
“嗯,挂。”莫三孚道:“挂我侄子的名字,莫九支。”
“三孚。”许氏在一边听了诧异,“宝柱就是个孩子,挂他名字做什么?”
“没事,娘,就挂宝柱的名字。”莫三孚对看着他们的主簿道:“就挂莫九支。”
主簿应了一声,把莫九支的名字写在了那二十亩上等田地上,这就表示那二十亩地和莫三孚没什么关系了。
“房基的名字呢?”
“也挂莫九支。”
“行!”主簿写了名字,道:“行了,等房子完工再来写房契就行了。”
得到了地契和房契,交出去一百八十七两又五千文的上等田地和房基钱,又交了五十两的荒地定金,还有五千文钱给了要和他们去量地的衙役,这一趟出门总共花了二百五十两银子。
这个数字在计划内,他拿出的五百两银子和一百两金子就是他让这个家富裕起来的资本。
出了县衙,许氏看着莫三孚,皱着眉,“三孚,你把房基、田地都挂着宝柱名下太草率了。”
“娘。”莫三孚笑笑,“我买地、买房基还不都是为了宝柱,若是挂了我的名字以后转给他的时候就得再跑一趟衙门,还得交税,直接挂着他名下就少了这些麻烦了。”
“说什么胡话,你将来还得娶妻生子,难不成你打算给你孩子留些。”
莫三孚闻言不说话,叹了口气道:“娶妻生子的事儿还早,不急。”
娶妻生子?莫三孚从来没想过,这两件事完全不在莫三孚的考虑范围,他以前可是个修道之人啊!
“怎么不急,你都二十二,村里你这么大的孩子都比宝柱大了,过几年就能娶妻了。”
莫三孚哭笑不得,不愿再同他娘说这个,转移话题道:“娘,李叔,饿了吧,咱们吃了饭再回去吧。”
“真是的,真是的,他李叔,看看这臭小子。”
“哈哈,三孚啊,你娘说得对,你早该娶妻了。”李永和说道,他妻子的娘家有一个侄女,十六岁,正在议亲,看莫三孚这模样也不差,家里也过得好,如果那孩子可以嫁给他也是件好事。
莫三孚摇头道:“缘分天定,我不急。”
莫三孚带着许春林、李永和和他儿子去一个不大不小的酒楼吃了顿饭,说实话,这酒楼的饭菜真不如他娘做的饭菜合口。
回了家,里正就带着莫三孚和许春林去看了地契上的田地,田地荒了一年,但看着土地还好。房基和荒地一样也要等人来量的,但是不妨碍莫三孚去买材料请人。
莫三孚长久未回,对建房之类的事也不了解,就去找莫三水,莫三水的父亲是个泥水匠人,手艺很好,忠县的人建房多半都会来找他,如今他年纪大了,不上架子砌墙了,偶尔给熟悉的人家做个指导师傅,不过莫三水倒是继承了他父亲的手艺。莫三孚现在就是要去找他做大师傅给自己家建房。
用石头下地基,用青砖砌墙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石头不规则,下的地基却要笔直整齐,青砖虽然方正,但墙角拐角和墙体垂直等问题都要砌墙的大师傅把关。
莫三孚不懂这些,要建一幢好的房子,不仅要好的材料,还要好的手艺,这十里八乡的地界,就莫三水父子的手艺最受推崇。
所以莫三孚首先就要去请莫三水帮忙看看需要多少青砖,木头之类的。
莫三孚和许春林去接宝柱的时候顺带就和莫三水提了下,莫三水问莫三孚想盖多大的房子。莫三孚说想盖一幢二进的院子。许春林带着宝柱先回家,莫三孚就留着莫三水家和莫三水商量具体需要多少石头打地基,多少青砖转砌墙,以及需要多少瓦片,多少木材。
一亩五分的房基地对莫三孚这样的三口之家来说很宽了,除去必须的房间,还可以建一个小花园,地方足够。
☆、第十章、建房(下)
莫三孚家后面除了他家的菜地还有一片荒地,沟渠穿过这片荒地才来到莫三孚家的菜地边,将莫三孚家菜地和荒山一分为二。莫三孚买来作房基地的土地就是那篇荒地,地点不多不少,量下来有一亩七分地,来量土地的官差直接将剩下的两分地也给了莫三孚,毕竟这两分地地点太偏,又有莫三孚家占着进去的路,没几人愿意买,就让莫三孚一并买下了,两分地还在律法的允许范围内。
差役量好了房基就去对面的荒山量取荒地,最后沟渠对面的半个山头都划给了莫三孚。差役良好地盘,将数据报给一起来的主簿,这样的“大生意”主簿也不放心交给手底下的人,也就一起来了,还可以赚点钱,何乐而不为?
主簿直接写了地契,交给莫三孚,莫三孚塞给他银钱,他颠颠重量,很满意,直接让录事大笔一挥,将房契也给莫三孚写好了。
莫三孚接过房契,瞪了半天眼,直接又塞了银子给主簿,录事也不会少。这事儿过后莫三孚也不想和官府的人打交道了,既然这主簿这么顺他的意,给他一点甜头也没什么。
盖房的材料凑齐后,莫三孚算了下日子,四月初九宜嫁娶动土,动土的时候正值农忙,莫三水组建的建房队伍没几个村里人,多半都是从村外找来的,包午饭,一百文一天,这个价钱很公道。
要知道一旦精米一贯钱,一百文可以买十多斤精米,可以够一家人好几天的。不过,乡下人吃的大多是糙粮,那可比精米便宜多了,一天一百文够买很多糙粮了。
莫三水找来的人里有一个女人,叫张小花,就是村里莫铁生的媳妇,广头村嫁过来的,身体壮力气大,干活一点也不输男人。莫三孚一看,就是那个挑着满满一旦水,从小水井走过来还大气不喘地讲故事的那个女人。
说真的,莫三孚想,张小花这个名字和这个妇人一点也不相称。
莫铁生是个穷书生,世道乱前刚刚考取了秀才,娶了媳妇,还没有一个孩子世道就乱了,世道乱了,人也不会想着要孩子。所以莫铁生家就他和张小花两个人。莫三孚听莫三水说莫铁生在新皇开的第一次恩科里又考取了一个秀才,将家里的田税免了,这些日子在家苦读,准备明年去靠举人来着。
但是莫铁生家里穷,不干活就没饭吃,幸得张小花是个能干的,男人女人的活都能干。莫三孚看着那个干得十分有劲儿的妇人,心里想着,前朝皇帝虽然昏庸,但他还是做了一点好事儿的。前朝皇帝崇尚自然,不喜欢裹小脚这种有违天道的事,刚一登基就发布法令,所有女人禁止裹小脚,这才出现了张小花这种有力气但不受束缚的妇人。
前朝皇帝在位三十年,至少有两代女子没有裹小脚,女子也体会到了不裹小脚的好处,想来裹小脚的禁令是不会撤销的了。
莫三孚想着,这个禁令还是永远实行下去吧,如果自己有女儿是不会同意她裹小脚的,那有违净明堂顺应天和的教义。
莫三水找来的这些人干活实在,手脚麻利,还有说有笑的,其中说得最欢的是张小花这个妇人,她一边挑着一旦石头,一边和帮忙做饭的莫三水媳妇杨氏说话。
杨氏闺名杨罗,杨罗的外祖家是广头村人,从小也在广头村来往,对广头村的人也是认识一点的,和来自广头村的张小花还能有点共同话题。这不,张小花和杨罗说的就是广头村张四娃家的那些事。
“嘿。”张小花挑起石头,呲笑道:“要我说啊,那就是报应,忘恩负义的白眼狼啊,老天都看不过去要收了他。”
杨罗摇摇头道:“官府的人还没查清那张四娃是怎么死的?”
“怎么查?”张小花道:“查他为什么要跳河?别逗了,罗罗,那天的事那家都看到了,那张四娃神不守舍地硬要往河里跳……有懂行的人说那是被鬼上身了,迷惑他去跳河呢!”张小花说得毫不顾忌,就怕别人不知道。
莫三孚微微皱眉,他今天就看到了张小花身上的阴气有些重,刚才她说她昨天回过广头村。如果没错的的话那是在广头村沾染上的。想来那冤死的女子已经化成了厉鬼,还是沾了人命的厉鬼。
莫三孚这边皱着眉,那边莫三水却以为莫三孚不喜欢张小花这么大嘴巴,他也知道读书人有什么非礼勿言的死规矩,便小声道:“三孚,你也别介意,张嫂和那张四娃有过节,原来张嫂是配给张四娃的,但张四娃不同意,硬生生退了亲。虽然和铁生把这日子过得好了,但是张嫂心里还是有怨气,这才张口没把门儿了。”
莫三孚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莫三水在说什么,好笑道:“三水哥你想什么啊!我没介意,只是想着那张三娃家的闺女怕是成了厉鬼了,她死的那条河正是咱们村的这条,不知道会不会被牵连。”
莫三水看着莫三孚沉凝的脸,那嗓子就是一噎,“你们读书人不是说什么子不语……”
“‘子不语怪力乱神。’?”莫三孚道:“没什么不能说的,那本身就是存在的,只是凡人无所察觉罢了。”
莫三水:“……说得高深莫测的,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小子是什么高人!”
莫三孚笑笑,将话题引到其他地方,这事儿他还真不想说。
十天后,新屋的地基就建好了,田地里正忙,地基也要晒晒,就让人休息了几天,莫三孚家里没什么事,就准备去和里正说说,将家里的田地租出去,至于荒地,莫三孚另有打算。
家里那些上等田地并不是连片的,最大的有八亩地,最少的有两亩地,莫三孚决定留下里两亩水田,两亩旱地,都靠近自家屋后的那条沟渠的下游,离家比较近。
莫三孚家的地已经和别人说好了该租的都租出去了,都是去他家干活的人商量着租的,那些人家的日子都难过,要不然也不会在农忙的时候到莫三孚家干活,莫三孚也不靠租子过活,且是荒地重作,就要了三成的租子,比官府租子少了一成,比官员私家的租子少了两成。
其中连在一片的五亩水田被张小花彪悍地抢去了,她就想着种些精米出来,卖了给她相公做盘缠。
☆、第十一章、开粮店
现在莫三孚想起来还对张小花那彪悍的话语冷汗连连。
村里租莫三孚的地的有四家人,张小花租了五亩水田,白水家租了三亩旱地,白土家租了两亩旱地两亩水田,莫雨家租了一亩水田和三亩旱地,这些人家租的地都在自家地旁边,连成片。上等田,租子只要三成,想要租地的人家怎么也不会放过。
莫三孚此次去里正那儿就是要和那几家人写一张租契,这是昨天约好的。
莫三孚道李永和家里的时候,其他几家人已经到了,莫三孚看着那齐刷刷射来的视线,差点儿抬手摸摸鼻子了。
“你们……这么早?”
“现在正是种稻子的时间,早点签了契,早点种!”张小花开口说道,她身边坐着的是莫铁生,莫铁生虽然长得和张小花一样高,但长得弱,和张小花坐在一起简直是最直接的对比。张小花说完,莫铁生嬉皮笑脸道:“我是陪我媳妇来的,三孚哥不介意吧。”
“自然。”莫三孚不在意地点点头,道:“那请李叔写契书吧!”
写了四份租契,李永和又带着人划了地方,就完事了。张小花直接拿了出头就开始整田,莫铁生想帮忙,被张小花提溜着赶回了家,张小花那股子兴奋劲看得莫三孚都有劲儿了。
莫三孚回到家,许春林就招呼他过去,说:“三孚啊,咱家那些地你打算种些什么?”
莫家原本有两亩水田和两亩旱地的,现在又加了两亩水田两亩旱地,莫三孚突然觉得头疼,他根本不会种地啊!还不如全部租出去好了。
“娘,要不咱们全部租出去好了?”
许春林瞪了他一眼,“全部租出去你吃什么?”
“娘,我想着将地全租出去,我们在县里开个粮店,您去县里看着,清闲些。”莫三孚说:“再说了,宝柱过两年就可以入学堂了,现在去县里也方便宝柱进学堂啊!”
事关宝柱,许春林也犹豫了,宝柱是他们家唯一的一个孙子辈,想要后辈出人头地是所有家长的愿望。
“娘,今年的地咱们就先种着,毕竟刚租了些出去。”莫三孚说着,转口道:“不过,地我来种,但是县里的粮店您去打理?”
“好,按你说的做吧!”
许春林同意了,莫三孚就松了口气,说实话,他并不愿意花那么多的时间去照料庄稼,他介子袋里的金银足够祖孙三分安安生生活到老,再不济他还可以去……好吧,去秘密抓鬼。
说做就做,莫三孚套上马就去了县城,先去了县衙,他想在县里开粮铺,肯定脱不开县衙,这真是烦,不若还是去考个举人秀才?反正他和越氏交往的时候用的是道号并不是名字……这念头刚起,莫三孚就将其甩开了,还是不要多生事端了。
县衙里的主簿收了莫三孚不少好处,对他的态度也比第一次热情了不少。
“大人。”莫三孚恭恭敬敬行了一礼。
“莫小子这是又有事?”
“是。”莫三孚道:“小子想在县里开家粮铺,不知道需要什么程序?”
“那可好。”主簿笑道:“今上刚颁布皇令,鼓励农商,是以现在在县里开店铺只需要有间铺子,然后去县令大人那儿报备一声,签下店铺契约就成了。”
主簿带着莫三孚亲自去面见了县令,通过官方牙行,寻到了一间不错的店铺,直接买了下来,很顺利就签下了契约。不仅是契约,县令还答应将县里的粮食卖给莫三孚,算是暂时解决了粮食来源。当然,这其中莫三孚的“孝敬”可不少。
契约拿到手,和主簿约好三天后道粮库取粮后,莫三孚就松了口气,至少不用再进县衙了。
莫三孚去看的店铺,铺子有两个门面,后面有一个小院,不大,只有三间屋子、一个有两间屋的厢房和一个厨房,但最重要的是,那个小院边上就是个仓库,方便存粮,院里还有一口井,不愁水的问题。
虽然花了不少钱,但莫三孚对铺子很满意,这铺子打扫一下就可以用了,莫三孚看来铺子就牵着马去了牙行,直接去找人牙子。
“公子,你这是来买人?”那人牙子看着莫三孚牵着马朝牙行走来,立马就凑上去,笑眯眯的。
莫三孚点了点头,“想买一个会烧饭的小丫头和一个小小子还有两个青年。”
“那,公子,小的领您去看看。”
“嗯。”
“说来,我们行里有一对兄妹,那对兄妹有人想买,但死活不愿分开。公子您知道的,咱们这是官府的牙行,即使是卖人也不能强求,就这么一直将人放在了这里。您去看看,如果满意了,您行行好将他两领走,不然时间到了他两就会被强卖了。”
莫三孚瞥了眼人牙子,眼神没那么冷了,点点头,示意他带他去看看。
“好嘞。”人牙子笑眯眯的,“公子,那兄妹两绝对合您的意,那小姑娘是会做饭的,那哥哥虽然沉默寡言,但是个靠得住的,要不是打了叔叔婶婶家的孩子也不会被叔叔婶婶卖进来。”
莫三孚跟着人牙子后面,看到了那两兄妹,那两兄妹正在干活,手脚麻利,神情认真,哥哥大约十四岁,妹妹十二岁左右。且那二人有些像他认识的一个人。
“就他俩吧!”
“好嘞。”人牙子闻言应了声,立即去招呼那两兄妹,“嘿,小子,带着你妹妹过来,有人愿意买你俩了。”
那哥哥闻言,微微皱眉,警惕地看着莫三孚。莫三孚看着那眼神,心里很是欣赏,那个眼神真不错,够狠,好好培养,将来可以是小侄子的一个不小的助力。
“小子干嘛,有人愿意将你俩一起买走,你想干嘛?”
“谁知道他有没有什么歹心。”那男孩瞪了人牙子一眼,不屑地说道。
“买你妹妹是为了照顾我娘,买你是为了给我侄子作伴。”莫三孚看着那小狼崽子似的冷酷眼神,面无表情说道:“也不是非你们不可。”
人牙子一巴掌拍在那小子头上,“臭小子,别嚣张,过几天再没人买你们就要被强行发卖了,到时候别说让你俩一起了,就连你妹妹会不会去什么不清白的地方也没人说得清,你跟不跟这位公子?”
那小子被人牙子说得脸色苍白,咬牙道:“跟!”
莫三孚没说话,只应了声让人牙子给他找两个青壮年,因为小姑娘太小,莫三孚又买了一个婆子。这回比较顺利,很简单就买下来了,毕竟时间到了没被买走的人都会被强行发卖,到时候去了什么乱七八糟的地方也没人知道。
莫三孚付了银子,拿了那些人的卖身契就将他们带回了铺子。
作者有话要说: 双更如何?
☆、第十二章、姑姑
“厢房很好,以后你们就住在厢房里,男的一间屋,女的一间屋。”莫三孚指着院子里的厢房道:“时间还早,你们将厢房打扫一下就可以住了,然后将这铺子里里外外打扫一下吧。”
“是。”众人应是,各自去院子里找工具开始打扫屋子,连那小丫头也不例外。莫三孚看着众人去干活了,就牵着点心出门去了木行,和木行的人定了一辆马车和一个牌匾、还有装米粮的大小木桶和名称牌子,牌匾的名字用小侄子的名字合一下,就叫“九宝粮店”。顺带买了木行的一些废木料,店里没木柴,现在也没法买,先买这些应应急。其它的家具是附带的,能将就用着,莫三孚不懂这些,只想着等许春林来了后慢慢添上。
不过,再怎么讲究,那厢房里是空的,莫三孚还是买了四张床,四张五尺宽八尺长的床,分别放在厢房里。床是木行打好了卖的,一般的庄户人家也就能买这样的床。木行的人只需带着拆开的床去店里,然后组装到一起就行了。
莫三孚给了木行伙计一个地址,没有和他们一起回店里,出了木行就去了成衣店,给那几个人一人买了一身衣服,又扯了几匹布,够那行人一人一身好衣衫和两身粗布衣,还有些针线,让那婆子给那几个人做衣服。
莫三孚买了店里人的衣服,又买了些上好的布料,这是给他娘和小侄子的。
莫三孚带着衣服布匹回到店里,厢房已经被打扫出来了,木行的人早就装好了床回去了,现在那几人正在打扫主屋和仓库。眼看就快午时了,莫三孚又出门去,直接去酒楼要了一桌饭菜回来。
“行了,都过来吃饭。”莫三孚和小二哥说了让他半个时辰后来取碗筷,将饭菜摆好,让那几个人来吃饭。
这些人很久没吃好了,莫三孚也不敢叫油腻的饭菜,桌上的菜只有一道鸡肉汤是荤的,其他的都只是加了点肉的小菜。
那五个人看着莫三孚和那桌子菜,有点拘谨,但还是忍不住盯着那些菜流口水。
“行了,坐下来吃吧,顺便说说你们的名字,祖籍何处。”
莫三孚话落,几个互相看了看,那哥哥就拉着他妹妹坐到了桌子上,其他人见此纷纷坐上去。
“我叫尹黙,我妹妹叫尹音染,祖籍是三水县,因为打了叔叔婶婶家的小儿子被卖的。”
莫三孚点点头,示意那兄妹俩吃饭,然后将视线放到那两个青年中留着络腮胡子的人脸上。
“我叫郑大壮,祖籍雍州辉县,为了给我老娘治病卖身入大户人家,后来那家人家败了,被抄家了,家里无关的奴仆就被卖了,现在我家就我一个人。”莫三孚让郑大壮吃饭,看向下一个青年,这个青年气度不凡,应该是落败的大户人家的人。
“我叫云枫,京都人士,被发卖作为奴仆的。”莫三孚点点头,云枫就自动开始吃饭,那吃相可比其他三个人优雅多了。
“老婆子我姓于,祖籍就在这忠县,是前朝的宫女,出宫后被家人卖了,老了又被主家卖了。”
莫三孚让于氏吃饭,等他们吃完,莫三孚将买来的衣服交给他们,接着就带着于氏和两个小兄妹去买被褥、碗筷之类的物品。莫三孚和五个人将店里打扫完毕后,天已经晚了,吃了晚饭后,莫三孚让几个人自己去烧水洗澡,莫三孚只草草洗漱了一下就在新屋子里睡了一宿。
莫三孚买的这几个人背景都不清楚,他们自己也说得模模糊糊的,不过莫三孚不在乎,他选人,看的是天理和因果,这几个人即使是不怀好意也不是会伤害他娘和小侄子的人。
第二天,莫三孚起床后将钥匙交给云枫,又给了他十两银子,“这是你们这几天的用度,是买菜回来做饭还是去酒楼吃随你们,三天后木行的人会来送牌匾和木桶、架子,桶十个,架子两个,我不在的话你就先收下,告诉老板我回来去付钱。”
云枫点点头应下了,莫三孚没再说什么,让他们继续干活就牵着点心离开了,今天新房重新开工,他的回去看看,顺便将许春林和宝柱接来。
莫三孚回到家,家里建房的人已经来了,有人在砌墙,有人在背青砖。因为新房的外墙面和地面都是青砖,几根主要的柱子也是青砖,所以青砖尤为多,连着砌墙的糯米、粘土和砂石用得也多。
莫三孚和莫三水以及其他人打了个招呼,将点心安顿好就去帮忙,尽管整个房子全部包给了莫三水组建起来的修建队,但怎么说都是自家屋子,帮把手也没什么,而且有主人帮把手,这些人干活也要快些好些。人就是比较贱骨头,除了那种特别的老实人,谁不会想着偷懒?只有主人家看着,那心里才会有注意力集中点,做得好点。如果是老实人,主人家都轻松很多,只是那种老实人毕竟只是少数。
狠狠地干了一天活,晚间的时候莫三孚很快就入睡了。第二天天没亮,莫三孚就起床将家里的水缸挑满,接着就带着点心去了属于自己的那座后山上,借着初生的太阳开始修行,莫三孚休息的是净明堂纯正的道家灵法,专克阴邪之物,也能破除阴邪,回归正统。
莫三孚修炼入境,醒来时就听到了不小的吵闹声,临近家门就听到了有个妇人大声讽刺道:“哈,你许春林是什么好东西?谁不知道县城里那个林老板,啧啧,没想到啊,你老牛吃嫩草!呸!也不嫌害臊。”
“莫云娘,不要以为谁都是你这个婊子。”许春林的声音狠狠道:“自己当了婊子就以为别人都是婊子了!”
“许春林,别狗嘴里吐不出象牙。这村里谁不知道县里的林老板对你好啊,他不是看上你这老太婆了是什么?别说什么报恩、报恩,恶心。”
“哼,不知道是谁是狗!自己没心没肺,不要爹娘公婆,就以为全天下人和你一样黑心眼啊!你以为你忘恩负义,人家林老板也和你一样?少往自己脸上贴金!”
“哼,我家的事关你屁事,总比你老牛吃嫩草,不要脸来的好!呸!”
莫三孚牵着点心走进院子,向吵架声音那处走去,点心有了点灵智,听得懂人说话,被莫三孚牵着还不耐烦地打响鼻,拿它那大眼睛瞪那个和许春林吵架的妇人。
作者有话要说: 吵架神马的,还真是困难,┭┮﹏┭┮
☆、第十二章、上行下效
点心的一声响鼻让现场静了下来,都向莫三孚看来,莫三孚这才看向那个和他娘吵架的妇人,莫云娘,莫三孚血缘上的姑姑。当年执意去京城找情郎,被关着也想法逃了,这一去就没了十年的音信,后来和她情郎回来了,二话不说就和莫三孚的爷爷奶奶断了关系。
她原来的情郎并没有娶她,只将她抬成了妾,没多久就失宠了。后来她情郎家败了,她身为下等妾室就没被牵连,回来嫁给了个鳏夫,哪知道没多久就被传出来她逼死公婆的消息,她的丈夫一气之下瘫了,说什么都要把这女人休了。后来不知道她又走了什么路子,嫁给了村里一个老光棍,一直到今天,那老光棍早死了,她就带着两个孩子住在村子的另一头。
今天不知道为什么跑来这儿了!莫三孚面无表情,那眼里却可以看到满满的寒冰。
莫三孚生气时没什么表情,但那一身的煞气就回毫无遮掩地释放出来,莫三孚知道自己煞气浓重,他师父画明真人也知道,因乱世那几年,他用清沉道人、神算子的身份游荡在战场,直接的死在他手上的人就不少,更别说间接间接死在他手上的人了。
好在净明堂属道家正统,道家功夫即使不能将那一身煞气化了也能掩藏、压制一下。
莫三孚放开因为自己身上的煞气有点颤抖的点心,一步步走到莫云娘面前,看着面前这个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女人,勾起唇角:“滚!”
莫云娘吞吞口水,下意识退了好几步,本想就这么走了,余光看向许春林时又看到了那一桌子的酒肉,顿时壮起了胆子,嫣然笑道:“哎哟,三孚啊,什么时候回来的,怎么都不来看看姑姑,姑姑可是很想你啊!”
“呵。你是谁?”莫三孚冷笑一声,那俊脸上闪过的刹那的光辉,就像那在修行界的天之骄子清沉道人,战场上的军师神算子所展现的那样,高贵不可侵。
不知是被吓到的,还是……被迷倒了,莫云娘竟然就这么呆愣地看着莫三孚,不说一句话。
莫三孚微微皱眉,将全身煞气收起来,但是那脸上高傲的神情未来得及收,就在这时,村长来了。
李永和来的时候正好看到莫三孚冷冰冰地看着莫云娘,就像看着一块垃圾,嫌弃、不屑、厌恶,那高傲的眼神真真是高贵无比。
那一瞬间,李永和就恨不得自家有个适龄的闺女可以嫁给莫三孚,这么一个人,一看就不是池中物,便宜了外家人了。尽管这么想,李永和坚定了要帮自己外家和莫三孚说媒的心思。
村长来后,三言两语将莫云娘哄回家去,莫三孚才在一边从张小花嘴里听了今儿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原来今儿莫三孚前脚刚离开家,莫云娘就揣了几个鸡蛋上门了,说是她听说莫三孚这个侄子回来了,就来看一下。许春林和莫云娘早便是不合的,这回看她上门,虽然心里不喜,但也没甩脸子。
莫云娘却不放过许春林,拉着许春林不停地问莫三孚什么时候回来,说着说着就说到了莫三孚的婚事,这回许春林时听明白了,那话里话外就是想将她家那个女儿嫁过来。
这回许春林不干了,别说和莫云娘亲上加亲许春林不会同意,就算那个女孩和莫云娘没半点关系,许春林也不会让她进她莫家门,她那女儿想进自家门,下辈子都不可能。这周边谁不知道莫云娘的女儿就是个假善良的恶毒女人。
莫云娘的夫家姓瞿,女儿名叫瞿凤,比莫三孚小两岁,今年二十,还是个老姑娘。尽管瞿凤是个老姑娘,但她是整个莫家村最漂亮的女人这点不会有人质疑。漂亮的女人总会有那么点自傲,瞿凤在十六岁时也曾许过人家,是县里的一个富户,据说媒人已经换了婚贴,就差正正规规行个定礼了。
在忠县这一带,定礼又叫八字酒,就是男女双方两家合了八字,定下了两家孩子的婚事后的一种酒席,这酒席是女方家办的,请的也是和新嫁娘关系好的人家,男方会带上聘礼上门,并带上一些吃食,招呼女方家的客人。男女双方都会在定礼上见对方一面,也就算不上完完全全的盲婚哑嫁了,不得不说,这个礼还是能体现一下前朝对婚姻和男女之防的宽容了。
话转回来,瞿凤和县里富户人家合了八字,按理,这莫云娘怎么都得给女儿办个定礼的,但是瞿凤订婚时天下已经开始乱了,表面的安静不过是粉饰太平,在那个世道,谁拿得出银子办酒席?莫云娘本想上男方家提前讨了聘礼办酒席,还说把他们没钱办定礼,让男方家看着办。但这男方家不是那么好相与的,当下就说了那就不办定礼了,这世道还办什么酒席?于是瞿凤的定礼就这么推了,这瞿凤以为她的婚事就这么定下来了,走在村里腰杆都直了不少,那看人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不过被捧得高了,瞿凤也看不清了自己,突然听到了县里富户的男人已经有了几门妾,有一个还怀孕了,气得瞿凤就找上了门,看见那个妾,张嘴就骂,骂的话语极为难听,张小花也没给莫三孚复述。
后来瞿凤和那个富家少爷推搡之间让那妾室落了红,好不容易才保下孩子。回过神的富家少爷当下就给了瞿凤一个巴掌,那个富家少爷受过伤,大夫说他很难有子嗣,在县城里都传开了的,所以那些稍微体面点的人家都不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过去守活寡,这才给了瞿凤嫁入县城的机会。
这富家少爷妾室、通房众多,好不容易有了子嗣,差点给瞿凤害了去,怎么不生气?哪曾想,那富家少爷还就在当天失去了一个孩子,那是瞿凤的孩子。
瞿凤失去了孩子,大夫说她很难再有孩子,那富人家这时候那肯再要这么一个不会有孕还心思恶毒、不检点的女人,反正定礼没办,那男方家里就直接悔婚了。
瞿凤被退婚后也不是没人愿意娶她,毕竟前朝对女子真的很宽容,且瞿凤是真的漂亮。但是还没等瞿凤修养好议婚,战乱就爆发了。
作者有话要说: 父母是儿女的第一任教师,父母怎样,有时儿女就会怎样,尽管不是所有人都这样。
所以这章叫上(父母)行下(儿女)效
☆、第十四章、去县里
“哼哼,不守妇道,还心思恶毒的女人,这好人家的男人哪个会娶?”张小花最后不屑道:“而且,这乱了的这几年为了活下来都不知道被多少人睡过了。”
旁边的人听着张小花这么直白的话语都有些尴尬,杨罗更是直接瞪了她一眼,莫三孚倒是无所谓地笑笑,然后去安抚他娘。
他从未想过娶妻,就算有一天顺了许春林的意去娶妻,那必定是娶一个省心安静的女人,绝不会像瞿凤那样无德、闹腾的女人。
莫云娘走后,大家伙都闭口不提她,都各干各的去了,莫三孚找到莫三水让他帮着看着一下,他要送许春林去县里。
“怎么突然想着去县里了?”
“我出去这几年也得到了些银钱,不想我娘再去种田就想着在县里开个铺子,让她不那么累。”
“嘿你小子,有出息。”莫三水听了没什么情绪,大大咧咧地一巴掌拍到他肩上,笑道。
莫三孚笑笑,和莫三水说了几句话,让他娘收拾一下要带上的东西,莫三孚直接就给他们送到县里去。
“这么快。”许春林愣了一下,不可置信地看着莫三孚。
“嗯。”莫三孚点点头道:“房子都买好了,家具都是现成的,被子、褥子也换了新的,您就带上两身欢喜衣服就行了。今天咱们先去给宝柱请夫子,您也去县里逛逛,看看有没有什么缺的。”
“这事儿办得……也忒快了吧!”许春林笑眯眯地咕哝着去收拾东西,莫三孚就牵着点心去莫三水家里借牛车。
其实莫三孚原本不想这么快就让许春林他们去县里的,毕竟那里一切都还没有成形,不过自他回来后,想要给他说亲事的人不少,早点送走家里人也见点上门的媒人。
许春林没带多少东西,就真的只有两身换洗衣物。
莫三孚接过他娘手里的包袱,将宝柱抱到车上,然后扶着许春林上车。莫三孚坐在车上,仍由点心拉着向前走,刚走到村口就看到几个妇人向他们招手。
“春林这是去哪儿呢?”
“县里呢。”许春林道,“他婶子这是要去哪儿?”
“哎,县里?”那妇人一脸惊喜,“我和明华儿也是要去县里,可以一起吗?”
“那是顺路,就上来吧。”许春林明显有点不自在,但还是点点头,“三孚,让点心停一下吧。”
莫三孚没说话,只是听话地停了下来。
这一呼啦的,不怎么舒服的车板上就上来了五个妇人。
“春林,你们这是一家子去赶集。”说话的是那个叫住他们车的人,莫三孚知道这个人,说确切点,这个村子里和他家相近的人莫三孚认识得差不多了,他本就是聪明之人,加上修道,明脑清目,想要迅速记住几百个人没什么难的。
这人叫张燕,是村长李永和家的二弟李永山的媳妇,和李永山有五个儿子。李永山在乱世前就是一个账房先生,现在是在一个油铺里做掌柜,家里的田地早早就分给了五个儿子,连吃喝都分开了,算是变相分家。这家里没什么吵闹的事儿,家和万事兴,不仅这李永山在县里做掌柜,生活殷实,连他的几个儿子那生活水平在村里也是上等水平的。为此,这张燕在村里的话语权总是高点。
张燕拉住的那个叫明华儿的新妇是李永山的三儿媳妇,三个月前才嫁到莫家村李永山家,是个长得很漂亮的女人,有点江南水乡俏佳人的味道。她走在村里谁都愿意扭头看上几眼,就连莫三孚这种见过不少美人的人也不免多看一眼,但就是这一眼让莫三孚皱起了眉头,这个叫明华儿的女人身上真是有不少怨气啊!
莫三孚收回视线,没再多想,这乱世才过一年多,冤魂怨鬼是不少的,纵有京中正统龙气压制,这一时半会儿也是压制不住的。
莫三孚没再听妇人们的谈话,闷头赶车,车上多了几个人,车的速度就没刚才那么快了,但是还是没花多少时间就到了县里。
在县城门口大家都下了车,看着县城打开城门,人群来来往往,莫三孚反应过来张燕说的赶集是怎么回事。
马车在人群里走走停停,过了好一会儿才抵达自家的粮店。
马车直接从后院小巷里赶进了院子,刚进院子,就看到郑大壮警惕地看着他,待看清了莫三孚的面貌才松了口气,笑道:“主子,您这么快就回来了。”
莫三孚瞥了眼郑大壮,淡淡地点了点头,“嗯,他们人呢?”
郑大壮笑道:“店里没什么事,云枫不知道从哪儿摸出一本书来,他在屋里看书,于婆在教小音染刺绣,尹黙在旁边看着。”
郑大壮正说着话,云枫就从屋子里出来了,他换了莫三孚买的衣服,普通的窄袖长衫,穿着他身上也有贵公子的气势,云枫向莫三孚走来,行了了个礼,“主子。”
“嗯。”莫三孚没说话,因为于氏带着尹氏兄妹出来了。
一一和莫三孚打了个招呼,莫三孚就抱着宝柱,将自己娘引到主屋,“这是我娘和小侄子。以后这店多半是我娘看着,你们听她的即可。”
“老夫人、小少爷。”这五个人里最重规矩的是宫廷里出来的于氏和曾经是贵公子的云枫,这两个人受过的礼节教导是完全相反,一个是为人奴仆的礼节,一个是为人主子的礼节,但这都不会妨碍他们遵守礼节,莫三孚话刚落,这两人就到头行了礼。
第2节
恋耽美